籍注
jí zhù
  • 拼 音:jí zhù
  • 注 音:ㄐㄧˊ ㄓㄨ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东晋 和 南朝 时将服官役者的姓名、年限载入用黄纸书写的户籍总册,谓之籍注。凡入黄籍者可免征役。《南齐书·张岱传》:“母年八十,籍注未满, 岱 便去官从实还养,有司以 岱 违制,将欲纠举。”《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元年》:“ 元起 在道久,粮食乏絶,或説之曰:‘ 蜀 土政慢,民多诈疾,若检 巴西 一郡籍注,因而罚之,所获必厚。’” 胡三省 注:“谓民多诈疾,注之於籍,以避征役。”

  • 基本含义
    籍,本指籍贯、籍贯地,后用来表示身份、所属。注,本指记载、记录,后用来表示记录、注释。籍注指根据记载、记录来注释、解释。
  • 详细解释
    籍注是指根据记载、记录来进行注释、解释的意思。这里的“籍”表示根据,即根据某种记录或记载来进行解释;“注”表示注释、解释。这个成语强调了解释的依据是根据历史文献或其他可信资料进行的。
  • 使用场景
    籍注主要用于学术研究、文献解读等领域。当需要根据历史文献或其他可信资料来进行注释、解释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
  • 故事起源
    关于籍注的起源故事并不是很清楚,但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中国古代文献研究密切相关。在古代,文献记载非常重要,人们需要根据这些记载来进行解释和研究。因此,籍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 成语结构
    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籍”和“注”。
  • 例句
    1. 他在研究古代文献时,经常要进行籍注,以确保解释的准确性。2. 这本书是根据古代文献进行的籍注,非常有参考价值。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坐在书桌前,拿着一本古代文献,认真进行注释和解释的情景,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如果对于古代文献研究、历史文化等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了解更多关于籍注的应用和技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在课堂上对课文进行了籍注,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故事的含义。2. 初中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我经常需要进行籍注,以增加论据的可信度。3. 高中生:历史课上,我们学习了一些古代文献的籍注方法,这对于理解历史事件非常有帮助。4. 大学生:在进行学术研究时,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籍注工作,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