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动
jīng dòng
  • 拼 音:jīng dòng
  • 注 音:ㄐㄧㄥ ㄉㄨㄙ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惊动 jīngdòng
    [disturb] 举动影响别人;使吃惊或受干扰
    上下颇惊动。——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惊动了在书房中的学者

  • 近义词

    轰动、颤动、振动、振撼、震荡、震撼、震动

  • 英文翻译

    1.(使吃惊) startle; alarm; shock
    2.(使警惕) alert
    3.(惊扰) disturb; bother

  • 详细解释

    (1).惊惶骚动。《六韬·五音》:“敌人惊动则听之:闻枹鼓之音者,角也;见火光者,徵也;闻金铁矛戟之音者,商也;闻人啸呼之音者,羽也;寂寞无闻者,宫也。”《吴子·应变》:“今有少年率起,击金鸣鼓於阨路,虽有大众,莫不惊动。”《后汉书·刘盆子传》:“军中常有 齐 巫鼓舞祠 城阳景王 ,以求福助……有笑巫者輒病,军中惊动。”
    (2).犹震动。举动影响他人,使有所感。《史记·南越列传》:“ 汉 兴兵诛 郢 ,亦行以惊动 南越 。” 宋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 吴彦 不敢自专,又请父命,方纔脱换服飭,过去相见,入坐饮酒。早惊动后舱 贺小姐 ,悄悄走至遮堂后,门缝中张望。”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这挂车子的到来,给 韩 家大院带来了老大的不安,同时也打破了全屯居民生活的平静。草屋里和瓦房里的所有的人们都给惊动了。”
    (3).犹骚扰。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汝等入城,不得惊动府库,不得杀害人民,不得取夺财物。”
    (4).犹烦扰。《晋书·刘聪载记》:“彼方忧自固,何暇来邪!且闻上身在此,自当不敢北视,况敢济乎!不须惊动将士也。” 清 翟灏 《通俗编·行事》:“按今言烦扰人曰惊动,亦曰劳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那 张老头儿 説道:‘怎么惊动起师爷来了?’”

  • 基本含义
    引起不安或惊慌
  • 详细解释
    惊动是指某种事件或行为引起了不安或惊慌的情绪。它强调了某种情况或行动的突然性和出人意料的性质。
  • 使用场景
    惊动常用于描述某种突发事件或行为,使人们感到紧张、不安或惊慌的场景。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或者某个人的行为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恐慌。
  • 故事起源
    成语“惊动”最早出现在《左传·哀公十四年》中的记载。相传,齐国有一个叫季札的人,他因为谋反的行为被发现后,引起了国王的惊慌和不安,于是成为了“惊动”的象征。
  • 成语结构
    惊动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惊”和“动”两个字组成。其中,“惊”表示突发、出乎意料,而“动”表示引起、激起。
  • 例句
    1. 这个重大的新闻惊动了全国人民。2. 他的突然离职惊动了整个公司。3. 那个小孩的哭声惊动了周围的人们。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惊动”。想象一个突然发生的事件,引起了周围人们的惊慌和不安,这就是“惊动”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惊动”相关的成语,如“惊弓之鸟”、“惊弦之鸟”等,可以进一步扩展对这一主题的学习。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昨天晚上突然下起了暴雨,惊动了我和爸爸妈妈。初中生:这个小偷的行为惊动了整个小区的居民。高中生:他的突然辞职惊动了公司的高层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