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舍
tán shè
  • 拼 音:tán shè
  • 注 音:ㄊㄢˊ ㄕㄜ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布施。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诵经·释道嵩》:“﹝ 道嵩 ﹞性好檀捨,随获利养,皆以施人。”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曲女城之会》:“然我檀捨已周,心愿谐遂,属斯变灭,重知如来诚諦之説,斯为大善,无可深悲。”

  • 基本含义
    檀舍指的是慈善机构、寺庙、道观等宗教场所,也可以用来形容慈善事业。
  • 详细解释
    檀舍一词来源于佛教,它包含了“檀”和“舍”两个字。其中,“檀”意为施舍或捐赠,表示慈善行为;“舍”指的是居所、房屋。檀舍的意思是施舍之处,指的是供养僧侣或从事慈善的场所。
  • 使用场景
    檀舍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慈善机构、寺庙、道观等宗教场所,也可以用来形容从事慈善事业的地方或组织。
  • 故事起源
    檀舍一词最早出现在佛教经典中,用来描述佛陀时代的寺庙或僧院。佛陀鼓励信徒施舍给僧侣,以供养他们的生活和修行。这种供养的地方就被称为檀舍。
  • 成语结构
    檀舍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檀和舍。其中,“檀”在这里是形容词,表示施舍或捐赠;“舍”是名词,表示居所或房屋。
  • 例句
    1. 他把自己的财产全部捐献给了一家慈善机构,真是一位檀舍的人。2. 这座寺庙是当地居民共同修建的檀舍,供养了许多僧侣。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檀舍”与慈善捐赠联系起来,想象一个慈善机构或寺庙,里面充满了慈善的氛围,人们在这里施舍和捐赠,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通过与实际情境的联系,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如果想进一步学习檀舍这个成语的用法和相关知识,可以查阅佛教文化和慈善事业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此外,还可以了解其他与慈善相关的成语,如“施舍”、“济贫”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妈妈每个月都会捐一些钱给慈善机构,他们是檀舍的人。2. 初中生:我们学校举办了一次慈善活动,大家纷纷捐款,为慈善机构建立了一个新的檀舍。3. 高中生:我计划毕业后加入一个慈善组织,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檀舍。4.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我参加了多次志愿活动,为社区的檀舍做出了一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