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冰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天冰 - 简介

    2010年6月14日5时许,一块巨大的“冰雹”从天而降,将沧州任丘市北辛庄乡东李各庄村一村民家的屋顶砸出一个大坑。当地气象部门称,突然降落的巨大冰雹肯定与天气无关;无独有偶,6月5日8时40分左右,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波罗诺镇波东村也突然降下三块巨大的“冰雹”,而当时晴朗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

    河北地区十天两降“天冰”的现象引起了北京天文馆的关注,在丰宁“天冰”被该馆专家取样后,17日晚,北京天文馆再次派出专家赶赴任丘取样。 北京天文馆陨石专家张宝林在对“天冰”碎块看、闻后表示,该冰块呈白色,没有发蓝,没有任何气味。他认为不太像飞机上落下的物体。

    研究

    张宝林的助手将两块碎冰放到了他们带来的保温冰箱中。据张宝林的助手解释,他们带来的保温冰箱里面存放着大量的干冰,温度在零下78.3度,“天冰”样品可以在里面很好地保存四个星期。“如果真是‘陨冰’的话,在冰箱中会与空气中的湿气产生置换,两星期后变成普通冰。”

    接着,张宝林带着助手爬上了刘先生家的屋顶,开始勘察“天冰”降落的地方。在勘察完“天冰”的直径、降落点经纬度后,张宝林将砸坏的天线与碎砖头放到了车上。张宝林的助手称,通过这些被砸坏的物品,运用仪器可以测量出降落物体的高度等信息。

    张宝林表示,任丘“天冰”的情况与丰宁“天冰”的情况十分相似,两者初步来看均与“陨冰”非常相似。“但完全确定还得进行完实验与研究后才能得出。” 对于丰宁出现的“天冰”与任丘的“天冰”有无联系,张宝林称,他们也会分析研究。

  • 基本含义
    指冰天雪地,形容寒冷的天气。
  • 详细解释
    成语“天冰”由两个词组成,分别是“天”和“冰”。其中,“天”表示广阔无垠的天空,“冰”表示结冰的水。整个成语形容天空下覆盖着冰冷的冰层,寓意寒冷的天气。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非常寒冷的天气,尤其是寒冷的冬天。可以用来描述极寒的气温,给人一种寒冷刺骨的感觉。
  • 故事起源
    成语“天冰”最早出现在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狗吠冰天》一文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冬天的夜晚,天上下起了大雪,地面被冰雪覆盖,寒冷异常。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衍生出来的。
  • 成语结构
    成语“天冰”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词汇组成。
  • 例句
    1. 这个冬天真是太冷了,简直是天冰地雪。2. 外面的天气太冷了,像是天冰一样。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想象极寒的冬天,天空下覆盖着厚厚的冰层来记忆这个成语。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天气相关的成语,例如“天寒地冻”、“天高云淡”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天气很冷,像是天冰一样。2. 初中生:冬天的时候,外面的天气经常是天冰地雪。3. 高中生:北方的冬天非常寒冷,有时候真的是天冰地雪。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成语“天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