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国
wū yī guó
  • 拼 音:wū yī guó
  • 注 音:ㄨ ㄧ ㄍㄨㄛ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神话中的燕子之国。 宋 张敦颐 《六朝事迹·乌衣巷》:“ 王榭 , 金陵 人,世以航海为业。一日,海中失船,泛一木登岸,见一翁一嫗皆衣皂,引 榭 至所居,乃 乌衣国 也。以女妻之,既久, 榭 思归,復乘云轩泛海至其家,有二燕栖于梁上……来春,燕又飞来 榭 身上,有诗云:‘昔日相逢冥数合,如今暌远是生离。来春纵有相思字,三月天南无雁飞。’” 宋 戴复古 《燕》诗:“闻説 乌衣国 ,低连海上村。” 金 庞铸 《田器之燕子图》诗:“ 乌衣之国 定何许,一双燕子能飞来。”后因以之为男女结合之地的典实。 清 陈羽文 《鸳鸯牒》:“ 郭绍兰 别泪成吟,传情燕翼,宜送配 王榭 ,共乘飞云轩,偕老 乌衣国 里。”

  •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或群体以外貌、身份、衣着等表面因素来判断他人的国家或地方。
  • 详细解释
    乌衣国这个成语源自于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一句诗:“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乌衣巷口夕阳深。”乌衣在古代指的是低贱的衣着,乌衣国就是指那些以外貌、身份、衣着等表面因素来判断他人的国家或地方。这个成语形象地揭示了人们以貌取人的不良习惯。
  • 使用场景
    乌衣国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以貌取人、片面评价他人的情境。可以用来描述社会上的歧视现象,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看表面而不看内在的人。
  • 故事起源
    乌衣国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长恨歌》。在这首长恨歌中,描述了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故事。其中一句诗“乌衣巷口夕阳深”形象地描绘了乌衣在巷口的景象,后来演变成乌衣国这个成语。
  • 成语结构
    主谓结构。乌衣为主语,国为谓语。
  • 例句
    1. 他们住在乌衣国,只看外表,不关心内在。2. 我们不能以乌衣国的眼光看待他人,应该看重他们的能力和品德。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乌衣巷口夕阳深这一句诗联系起来记忆乌衣国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唐代文学和白居易的作品,深入了解乌衣国这个成语的文化背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不应该住在乌衣国,应该看重别人的内在美。2. 初中生:我们要摒弃以貌取人的乌衣国观念,真正了解他人的优点和才华。3. 高中生:乌衣国的现象在社会中普遍存在,我们应该努力改变这种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