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祭
zhù jì
  • 拼 音:zhù jì
  • 注 音:ㄓㄨˋ ㄐ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助祭 zhùjì
    [acolyte] 古代谓臣属出资、陪位或献乐佐君主祭祀。后亦谓以财物人祭祀

  • 详细解释

    古代谓臣属出资、陪位或献乐佐君主祭祀。后亦谓以财物助人祭祀。《诗·大雅·思齐》“雝雝在宫,肃肃在庙” 汉 郑玄 笺:“群臣助 文王 养老则尚和,助祭於庙则尚敬,言得礼之宜。”《汉书·武帝纪》“列侯坐献黄金酎祭宗庙不如法夺爵者百六人” 颜师古 注引 汉 服虔 曰:“因八月献酎祭宗庙时使诸侯各献金来助祭也。” 宋 王禹偁 《求致仕第一表》:“寻奉帝俞,得伸助祭之诚,实有分司之望。” 郭沫若 《读了<关于“周颂噫嘻篇”的解释>》:“我看《噫嘻》这首诗也就和《献侯鼎铭》一样……是 成王 亲耕之前昭假先公先王,史官们(古人称“作册”,犹今人称“书记”)把这事做成颂歌来助祭。”

  • 基本含义
    指协助祭祀的人,泛指协助他人完成工作或事务的人。
  • 详细解释
    助祭一词源自古代宗教仪式,祭祀活动需要有人协助主祭完成各项仪式。因此,助祭一词引申为协助他人完成工作或事务的人。这个成语强调了合作和协助的重要性,强调了人们应该互相帮助和支持。
  • 使用场景
    助祭一词常用于形容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互相帮助、协作的情境。可以用来表达对他人的感激之情,也可以用来鼓励他人互相帮助。
  • 故事起源
    助祭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地官司徒·大宗伯·小宗伯·司宗伯》中,用来描述宗庙祭祀仪式中的协助者。后来,这个词逐渐引申为协助他人完成工作或事务的人。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宗教仪式,展现了古人重视合作和协助的价值观。
  • 成语结构
    助祭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助”和名词“祭”组成。
  • 例句
    1. 在团队合作中,每个成员都应该扮演助祭的角色,共同完成任务。2. 在学校里,老师是学生的助祭,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提高学习能力。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一个古代宗教仪式中,协助主祭完成各项仪式,以此来理解助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宗教仪式和祭祀文化,以及古代社会中的协作和互助的价值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是我在学校的助祭,他总是帮助我解答数学题。2. 初中生:我们班上的助祭是李华,她总是帮助我们整理课堂笔记。3. 高中生:在高中生活中,我们应该互相成为助祭,共同面对考试的挑战。4. 大学生:大学生活中,互相帮助是成为助祭的重要品质,我们应该共同进步。这个学习指南提供了关于中国词语“助祭”的全面学习内容,包括了起源、基本含义、详细解释、使用场景、故事起源、成语结构、例句、记忆技巧以及延伸学习的内容。同时也提供了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