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民证
liáng mín zhèng
  • 拼 音:liáng mín zhèng
  • 注 音:ㄌㄧㄤˊ ㄇㄧㄣˊ ㄓㄥ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指抗 日 战争时期, 日 寇占领区伪政权颁发的居民身份证。 孙犁 《白洋淀纪事·像片》:“敌人败退了,老百姓焚毁了代表一个艰难时代的良民证。” 薛淑华 《想起当年泪满襟》:“谁知道三个月后不但不叫我们走,而且把 老梁 的‘良民证’给扣下了。”

  • 基本含义
    指公民在社会中表现良好,遵守法律法规,没有犯罪记录的证明。
  • 详细解释
    良民证是指证明公民为良好公民的证件。它是由政府机关颁发给表现良好、遵守法律法规、没有犯罪记录的公民。持有良民证的人可以享受一些特殊的权益和福利,例如参与公共事务、参与社会评议等。
  • 使用场景
    良民证在中国社会中广泛应用。它通常用于证明个人的社会信用和良好行为记录,可以在就业、教育、参与公共事务等方面提供便利。良民证也可以作为参与社会评议的凭证,例如参与居民自治、社区建设等。
  • 故事起源
    良民证的概念起源于古代中国的法律制度。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良好的行为和社会表现是一个人的品质和道德水平的体现。因此,政府机关通过颁发良民证来表彰和奖励那些表现良好的公民。
  • 成语结构
    良民证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1. 他的良民证是他良好行为的最佳证明。2. 持有良民证的人在就业方面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良民证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举着一张证书,上面写着“良民”两个字。这个联想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结构。
  • 延伸学习
    了解中国社会信用体系:中国正在建设社会信用体系,通过评估个人和机构的信用记录来建立信用等级。良民证是中国社会信用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也能拿到良民证。中学生:良民证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代表着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我要锻炼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争取拿到良民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