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抉
pī jué
  • 拼 音:pī jué
  • 注 音:ㄆㄧ ㄐㄩㄝ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搜求挑取。《汉书·薛宣传》:“ 刘氏 孤弱, 王氏 擅朝,排挤宗室,且嫂何与取妹披抉其闺门而杀之?”
    (2).拨开挑剔。 宋 苏轼 《复次放鱼韵答赵承议陈教授》:“ 东坡 也是可怜人,披抉泥沙收细碎。”
    (3).出现;显露。 宋 叶适 《制科》:“当制举之盛时,置学立师,以法相授,浮言虚论,披扶不穷,号为制举习气。”

  • 基本含义
    披剡是指揭露真相,揭穿假象,使事情的真相暴露无疑。
  • 详细解释
    披剡是由“披”和“剡”两个字组成的,其中“披”意为揭露、展示,“剡”意为真相、底细。披剡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揭露事情的真相,让人们看清事物的本质。
  • 使用场景
    披剡常用于描述揭露欺骗、掩盖真相的行为。可以用于讽刺、批评某些虚伪、欺骗的行为,也可以用于表扬揭露真相、坚守原则的行为。
  • 故事起源
    关于披剡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这个成语的意义与古代的剡县有关。剡县是一个古代的县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常州市。据传,剡县是一个以廉洁为名的县,县官们在任期间都非常廉洁正直,不贪污受贿。因此,披剡这个成语也可以理解为揭露真相、坚守原则的一种表现。
  • 成语结构
    披剡的结构是“动词 + 名词”。
  • 例句
    1. 他披剡了公司内部的腐败行为,使得这个丑闻暴露于公众面前。2. 媒体的报道披剡了政府官员的贪污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披剡”与“揭露真相”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自己披开一层厚厚的面纱,揭露事情的真相。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披剡相关的成语,如披露、揭穿、揭发等。这些成语都与揭露真相、暴露事物本质有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披剡了小红的小秘密,小红感到很尴尬。2. 初中生:老师披剡了班上一名学生作弊的行为,让同学们对他失去了信任。3. 高中生:这位记者披剡了政府官员的贪污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4. 大学生:这部电影披剡了社会现象中的一些问题,引起了观众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