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韵
jiè yùn
  • 拼 音:jiè yùn
  • 注 音:ㄐㄧㄝ ˋ ㄧㄨㄣ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五、七言近体诗,如首句入韵而借用可以通押的旁韵,称为借韵。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有借韵。”原注:“如押‘七之’韵,可借‘八微’或‘十二齐’韵是也。” 郭绍虞 校释:“此当指 宋 时《广韵》或《集韵》韵目通用之例。”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借韵》:“五、七言近体第一句借用旁韵,谓之借韵。 唐 诗‘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李白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中’,《广韵》属‘东’韵;‘浓’,属‘钟’韵),‘锦幃初卷 卫夫人 ,绣被犹堆 越鄂君 ’( 李商隐 《牡丹》诗。‘人’,《广韵》属‘真’韵;‘君’,属‘文’韵),始启其端。至 皮 ( 皮日休 )、 陆 ( 陆龟蒙 )《松陵集》,则举之不胜举矣。 宋 人借韵尤多。近代名家以此为戒,此后生之胜于前贤者。”

  • 基本含义
    借用同音或谐音的词语进行表达或创作
  • 详细解释
    借韵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借用同音或谐音的词语,以增加表达的幽默性、生动性或修辞效果。借韵常用于诗词、歌曲、广告语等文学作品中,能够使语言更加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 使用场景
    借韵可以用于各种文学创作中,尤其常见于诗词、歌曲、广告语等领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运用借韵来增加语言的趣味性和表达的独特性。
  • 故事起源
    借韵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学。在古代,借韵常用于诗歌创作中,以增加诗句的韵律感和美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借韵逐渐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修辞手法,不仅在文学作品中使用,也在口语表达和广告宣传中得到了应用。
  • 成语结构
    借韵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固定的结构。
  • 例句
    1. 他的诗歌常常运用借韵的手法,使得诗句更加优美动人。2. 这则广告语通过借韵的方式,让人们更容易记住品牌名称。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其他同音或谐音的词语进行联想,来记忆借韵这个词语。例如,可以将借韵联想为“借约”,表示借用同音或谐音的词语进行表达。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快乐地唱着“咿呀咿呀哟,借韵真好玩!”2. 小学生:我喜欢读唐诗,里面有很多借韵的句子。3. 初中生:老师教我们写作文时,说可以用借韵的方式来增加文章的吸引力。4. 高中生:这首歌的歌词用了很多借韵的手法,很有创意。5. 大学生:我在写毕业论文时,用了借韵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