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滴溜
míng dī liū
  • 拼 音:míng dī liū
  • 注 音:ㄇㄧㄥˊ ㄉㄧ ㄌㄧㄨ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形容圆而明亮。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三折:“早看见明滴溜几点渔灯古渡头。”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二折:“高崪峍山势 崑崙 大,明滴溜冰轮出海角。” 元 汤式 《一枝花·咏素蟾》套曲:“剔秃圞驾綵云恰离瀛海,明滴溜趁清风又下 峨嵋 。”

  • 基本含义
    形容光明透亮、清澈透彻。
  • 详细解释
    明滴溜是由“明”、“滴”和“溜”三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明”表示明亮、清澈,“滴”表示水滴,而“溜”表示顺畅、流动。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光线透过水滴时的清澈明亮的景象,用来形容事物清晰明了、透彻无疑。
  • 使用场景
    明滴溜常用于形容事物清晰明了、透彻无疑的情况,特别是用来形容人的思维清晰、见解透彻。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表达或描述方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
  • 故事起源
    明滴溜的故事起源于《孟子·梁惠王上》。故事中,梁惠王问孟子:“滴水之明,乃得见底,人之知也,岂特一国之底哉?”孟子回答:“不特一国之底,天下之底也。”这个故事强调了明滴溜的含义,即人的知识和智慧不仅仅是了解一个国家的底细,而是应该通达天下的底细。
  • 成语结构
    明滴溜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由三个字组成。
  • 例句
    1. 他的思维清晰明滴溜,总能迅速找到问题的核心。2. 这篇文章写得很明滴溜,一目了然。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明滴溜”联想为水滴在阳光下闪烁的明亮景象。可以通过想象水滴从高处坠落,落在地面的瞬间形成明亮的光芒,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明滴溜相关的成语,如“明察秋毫”和“明火执仗”。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作文写得很明滴溜,老师一眼就能看懂。2. 初中生: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明滴溜,不需要过多解释。3. 高中生:他的思维逻辑非常清晰,讲解问题时总是明滴溜的。4. 大学生:这篇论文的结构编排得很明滴溜,逻辑关系清晰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