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叛
táo pàn
  • 拼 音:táo pàn
  • 注 音:ㄊㄠˊ ㄆㄢ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逃跑;叛逃。《三国志·吴志·陈脩传》:“时诸新兵多有逃叛,而 脩 抚循得意,不失一人。”《太平广记》卷一二○引 北齐 颜之推 《还冤记》:“ 道生 见缚一人于树,就视,乃故旧部曲也。 道生 问:‘汝何罪?’答云:‘失意逃叛。’”《南史·孔觊传》:“ 覬 子 长公 , 璪 二子 淹 玄 并在都,驰信密报, 泰始 二年正月,并逃叛东归。” 清 归庄 《左柱国光禄大夫路文贞公行状》:“营将 赵洪禎 等以所部逃叛,亦讨斩之。”

  • 基本含义
    指逃离战场的士兵或逃离自己职责的人。
  • 详细解释
    逃兵散卒是指在战争中逃离战场的士兵,也可以指逃离自己职责的人。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了背离责任、逃避困难的行为。
  • 使用场景
    逃兵散卒常用于形容背离责任、逃避困难的人。可以用于批评那些不敢面对困难、逃避责任的人。
  • 故事起源
    逃兵散卒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战争时期。在战争中,逃兵和散卒是士兵中的不良现象,被视为不忠、不勇的行为。逃兵散卒成为了一个贬义词,用来批评那些背离责任的人。
  • 成语结构
    逃兵散卒由两个词组成,其中“逃兵”指逃离战场的士兵,“散卒”指逃离自己职责的人。
  • 例句
    1. 他在困难面前成为了逃兵散卒,没有勇气去面对挑战。2. 这个公司的员工太多逃兵散卒,没有责任感。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逃兵散卒”与逃避责任的行为联系在一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士兵在战场上逃跑,或者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逃避责任的场景,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有关中国古代战争史或者相关的文学作品来了解更多关于逃兵散卒的背景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同桌经常不写作业,真是一个逃兵散卒。2. 初中生:他在考试前逃课,简直就是一个逃兵散卒。3. 高中生:面对困难,我们不能成为逃兵散卒,要勇敢面对挑战。4. 大学生:这个团队有太多逃兵散卒,没有人愿意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