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俗
xùn sú
  • 拼 音:xùn sú
  • 注 音:ㄒㄩㄣˋ ㄙㄨ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教化民众。《子华子》卷上:“吾闻之,太古之圣人所以范世训俗,有恒言者,有曲言者。” 唐 王泠然 《登城判对》:“先王训俗,禁以窥临,君子执身,慎乎登降。” 清 林则徐 《晓谕粤省士商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稿》:“梓桑绅士,宜有以训俗型方,詎忍安坐迁延,不一援手。”
    (2).佛教指讲经说法训迪世俗之人。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二·道安》:“ 安法师 器识伦通,风韵标朗,居道训俗,徽绩兼著。”

  • 基本含义
    纠正习俗,改善风气
  • 详细解释
    训俗是指通过教育、引导等方式来纠正不良的习俗,改善社会风气。它强调了教化、教导的作用,旨在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行为规范。
  • 使用场景
    训俗常常用于描述对不良习俗进行纠正、改善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于谈论社会风气、道德观念的提升以及教育的重要性。
  • 故事起源
    训俗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杨震传》中。据传,东汉末年,杨震担任官职,他深感当时社会风气败坏,习俗不良。于是,他积极推行教育改革,以期纠正人们不良的习俗,提升社会风气。因此,人们将他的行为形容为“训俗”。
  • 成语结构
    训俗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训”是动词,表示教导、教化的意思;“俗”是名词,表示社会风俗、习俗的意思。
  • 例句
    1. 我们应该加强教育,训俗提高社会风气。2. 这个社区通过开展各种活动,积极训俗,改善居民的行为习惯。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训俗”与纠正不良习俗、改善社会风气的含义联系起来进行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成语,如“教化”、“风气”等,以加深对“训俗”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训俗,不乱丢垃圾。2. 初中生:学校组织了一次训俗活动,让我们提高环保意识。3. 高中生:大家应该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以训俗改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