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肆
yán sì
  • 拼 音:yán sì
  • 注 音:ㄧㄢˊ ㄙ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谓说话的声音失常。《左传·文公十二年》:“ 臾駢 曰:‘使者目动而言肆,惧我也,将遁矣。’” 杜预 注:“言肆,声放失常节。”

  • 基本含义
    言语放肆,言辞不受限制。
  • 详细解释
    言肆指言辞放肆,不受限制,不顾忌他人感受,说话过于直接或冒犯。形容人说话不加控制,毫无顾忌,常常伤人自尊。
  • 使用场景
    可以用来形容那些无礼、无情、不顾他人感受的人,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言辞过激、不顾社会公德的行为。
  • 故事起源
    言肆这个成语源自《左传·哀公十年》中的一则故事。故事中,晋国有一个名叫子犯的人,他说话毫无顾忌,言辞放肆,不管伤害到别人的感情。哀公听说了子犯的无礼行为后,非常生气,因此就有了这个成语。
  • 成语结构
    言肆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言”和“肆”两个字组成。
  • 例句
    1. 他说话总是言肆,经常伤害到别人。2. 不要言肆,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和用词。
  • 记忆技巧
    可以将“言肆”两个字联想为一个人张开大嘴说话的样子,形象地表示言辞放肆,不加控制。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言语相关的成语,如言之凿凿、言简意赅等,以丰富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之间的争吵越来越激烈,互相言肆。2. 初中生:他的言辞放肆,经常伤害到其他同学的感情。3. 高中生:在辩论赛上,他的言辞过激,言肆地攻击对手的观点。4. 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有些人言辞放肆,不顾他人感受,引发了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