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淮
liǎng huái
  • 拼 音:liǎng huái
  • 注 音:ㄌㄧㄤˇ ㄏㄨㄞ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 宋 熙宁 后分 淮南路 为东、西二路,简称 淮东 、 淮西 ,后合称其地为“两淮”。《宋史·地理志一》:“ 高宗 苍黄渡 江 ,驻蹕 吴会 ,中原、 陕右 尽入於 金 ,东画长 淮 ,西割 商 秦 之半,以 散关 为界。其所存者 两浙 两淮 …… 广西 十五路而已。”《元史·世祖纪十二》:“﹝ 至元 二十五年正月﹞己酉,詔 中兴 、 西凉 无得沮坏河渠, 两淮 两浙 无得沮坏岁课。” 元 吴莱 《风雨渡扬子江》诗:“ 三楚 畸民类鱼鱉, 两淮 大将犹熊虎。”
    (2).指今 江苏省 长江 以北 淮河 南北的大部地区。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食货》:“ 两淮 盐场盐课银,岁不下数万千两。”《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又在 两淮 南北,直到 瓜州 地面,造起几所义庄。”
    (3). 淮阴 和 淮安 的合称。解放初有 两淮市 。
    (4). 安徽省 淮南市 和 淮北市 的合称。《人民日报》1984.4.18:“以开采利用 两淮 煤炭和水力资源为重心,把 安徽 建成主要的能源基地。”

  • 基本含义
    指两个地方或两个事物相互交错、混合。
  • 详细解释
    两淮是指扬州和淮安两个地方的合称,也可以泛指江苏省和安徽省的交界地区。成语“两淮”常用来形容两个地方或两个事物相互交错、混合的情况。它表达了两个不同的事物或地方相互融合、交织在一起的意思。
  • 使用场景
    可以用来形容两个不同地方的文化、风俗、习惯等相互影响、融合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两个不同领域、行业或思想等相互交错、混合的情况。
  • 故事起源
    《南史·徐孝嗣传》中有一则故事:徐孝嗣是南朝宋时期的一个官员,他被任命为两淮太守,负责治理扬州和淮安两个地方。徐孝嗣在任职期间,非常注重两个地方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使得两淮地区的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发展。后来,人们就用“两淮”来形容两个地方相互交错、融合的情况。
  • 成语结构
    成语“两淮”的结构是形容词+名词。
  • 例句
    1. 这个城市的文化是两淮的,既有北方的豪放,又有南方的细腻。2. 这部电影是两淮风格的,既有悬疑的情节,又有浪漫的爱情故事。
  • 记忆技巧
    可以将“两淮”与扬州和淮安两个地方的地理位置联系起来,想象两个地方的文化、风俗、习惯等相互交错、融合的情景,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扬州和淮安的历史文化,探索两个地方的特色和交流融合的历史背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家住在两淮地区,每年春节我可以同时体验到北方和南方的风俗习惯。2. 初中生:这本书是两淮文化的结晶,融合了东西方的思想和艺术风格。3. 高中生:我们学校的教育理念是两淮式的,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希望这个关于“两淮”的学习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