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戢
tāo jí
  • 拼 音:tāo jí
  • 注 音:ㄊㄠ ㄐㄧ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收藏;敛藏。 前蜀 杜光庭 《罗天普告词》:“五兵韜戢,四气均调。”《资治通鉴·晋武帝太康元年》:“今天下为一,当韜戢干戈。” 明 李东阳 《国子生潘元谨墓志铭》:“先生晚益韜戢,卜居山中。”

  • 基本含义
    韬戢是一个古代军事术语,表示隐藏才智,保持谦虚低调的态度。
  • 详细解释
    韬戢源自《孙子兵法》中的“韬光养晦,戢其锋芒”的原意,指的是在战争中,应该隐藏实力,不暴露自己的才智和实力,保持谦虚低调的态度。这个成语也可以引申为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谦虚和低调,不炫耀自己的才能和成就。
  • 使用场景
    韬戢常用于形容人谦虚、低调的态度和行为。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取得成功后仍然保持谦虚,不炫耀自己的成就。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团队合作中不突出自己,而是默默贡献和支持他人。
  • 故事起源
    韬戢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军事典籍《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军事著作之一,提出了许多战争策略和原则。其中的“韬光养晦,戢其锋芒”表达了隐藏实力、保持谦虚低调的思想。
  • 成语结构
    韬戢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韬”意为隐藏,保留,“戢”意为收敛,隐藏。两个字连用,表示隐藏才智,保持谦虚低调的态度。
  • 例句
    1. 他在取得了很多成就后仍然保持韬戢的态度,不炫耀自己的才能。2. 在团队合作中,他总是韬戢自己,默默地为团队做出贡献。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韬戢与“隐藏才智”和“保持谦虚低调”等含义联系在一起来记忆。想象一个人在战争中隐藏自己的实力,然后将这种态度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谦虚低调。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孙子兵法》中关于战争策略和军事原则的内容,了解更多关于韬戢的背景和应用场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但他仍然保持韬戢的态度,没有炫耀自己的成绩。2. 初中生:在团队合作中,我们应该学会韬戢自己,不总是想着突出自己,而是积极支持和帮助他人。3. 高中生:成功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我们应该保持韬戢的态度,不断努力和进步。4. 大学生:在面试时,我们要展现自己的能力,但也要保持韬戢,不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5. 成年人:在工作中,保持韬戢的态度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团队的需要,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