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胡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拼音:tǔ hú

    简介

    土胡,壮族弓拉弦鸣乐器。因使用土生土长的材料自制而得名。民间又称母胡或厚胡。形制独特,音色浑厚,多用于合奏或伴奏。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西各县和云南省文 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等地。

    形制结构

    外观独特的土胡,琴首有如三弦,琴杆圆柱形,琴筒似天琴。多为民间艺人就地取材土法制作,采用干透的一节大肚葫芦从细端切去,或两节葫芦由中间切开,使用葫芦底段,切口处作为筒前口,其上蒙以蛇皮为面,成为两端稍小、中间略大的半球形筒身,筒长8厘米~10厘米、最大直径12厘米~16厘米、面径8厘米~10厘米,葫芦底(筒后端)常雕刻以五角星或花瓣形音窗。琴头、琴杆用一整块红椿木、桑木或松木制作,全长80厘米~90厘米。琴首与三弦头相似,呈方柱形,顶端稍向后弯,下方开有长方形弦槽,左右两侧各置一轴。弦轴木制,圆锥形,轴长10厘米,轴柄刻有直条瓣纹。琴杆呈圆柱形,上端(与琴头相接处)设有山口支弦,无千斤,下端装入琴筒并外露系弦。皮面中央偏上方置木制空心琴马。张两条丝弦或钢丝弦。近年来,琴筒下方增置琴托。琴弓用细竹、火果木制作弓杆,两端拴以马尾为弓毛,弓长70厘米左右。

    演奏方法

    演奏时采用坐姿,将琴筒(或琴托)置于左腿上或夹于两膝间,琴杆直立,左手持琴,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按弦,右手执马尾弓沾松香夹于两弦间拉奏。土胡按五度关系定弦为 a、e1或d1、a1,合奏音域a—a2,有两个八度;为[u剧[/奏时常用音域a—a1。 发音坚实、音色浑厚,属于中音拉弦乐器。常用于壮族“八音”乐队合奏或为壮剧伴奏,平时也可拉奏自娱。在壮剧伴奏中,它是配合高音乐器[u骨胡[/用的中音乐器。马骨胡发音高,俗称“公胡”,土胡发音低,俗称“母胡”或“厚胡”(音色浑厚)。乐队中使用两支土胡时,定弦各不相同,俗称“正胡”或“反胡”。土胡常于民族节日或民间喜庆场合使用,但它没有专用曲牌,所奏乐曲多为壮剧曲牌,曲目与马骨胡相同。土胡擅长演奏流畅抒情、委婉如歌的旋律。它与马骨胡八度齐奏《乖嗨咧》,音色协调一致、丰满厚实,具有一定的表现力。

  • 基本含义
    指没有修养、没有文化的人
  • 详细解释
    土胡一词由“土”和“胡”两个字组成。其中,“土”表示土气、乡土气息,意味着没有接触过城市文化、缺乏修养;“胡”指胡人,指的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常被认为是粗野、没有文化的代表。因此,“土胡”一词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修养、没有文化。
  • 使用场景
    常用于贬义,形容一个人的素质低下、行为粗俗、缺乏文化修养。可以用来批评某人的言行举止,或者形容某个地方或环境的粗野和落后。
  • 故事起源
    据说,土胡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的小说《水浒传》中。小说中有一个叫做杨雄的人物,他是一个没有文化修养、粗鲁无礼的人,被形容为“土胡”。后来,这个词被广泛使用,并成为了一个常见的成语。
  • 成语结构
    形容词+名词
  • 例句
    1. 他虽然有钱,但是一点修养都没有,真是个土胡。2. 这个地方人们的行为举止粗野,真是太土胡了。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土胡”与“土豪”进行对比,两个词的发音相似,但含义截然相反。土豪指的是有钱有势的人,而土胡则指的是没有修养、没有文化的人。通过对比记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如果想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成语和文化,可以查阅相关的成语词典,以及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经典小说,如《红楼梦》、《西游记》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一个同学很土胡,说话没有礼貌,经常捉弄别人。2. 初中生:那个学校的学生都很土胡,不懂得如何与人交流,没有社交能力。3. 高中生:有些同学在穿着打扮上很土胡,不注重形象,给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4. 大学生:尽管他是个大学生,但是他的言行举止却很土胡,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