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簟
jiǎo diàn
  • 拼 音:jiǎo diàn
  • 注 音:ㄐㄧㄠˇ ㄉㄧㄢ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细竹篾或白藤织成的席。 唐 元稹 《饮致用神麴酒三十韵》:“冰壶通角簟,金镜彻云屏。”《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七年》:“地衣,春夏用角簟,秋冬用木绵。” 胡三省 注:“角簟,剖竹为细篾,织之,藏节去筠,莹滑可爱;南蛮或以白藤为之。” 宋 秦观 《寄题倪敦复北轩》诗:“觥筹交错银河掛,文史纵横角簟铺。”

  • 基本含义
    指官员或者学者在官场或学术界中被边缘化或排斥。
  • 详细解释
    成语“角簟”由“角”和“簟”两个词组成。其中,“角”指的是动物的角,比喻官员或学者在官场或学术界中的地位较低,被边缘化或排斥;“簟”指的是古代铺在床上的席子,比喻人在某个领域中的地位低下。所以,“角簟”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官员或者学者在官场或学术界中被边缘化或排斥。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官场或学术界中地位较低、被边缘化的人。也可用于形容某个领域中地位低下的人。
  • 故事起源
    成语“角簟”最早出现在《晋书·王恭传》中,故事发生在晋朝时期。王恭是晋朝的一位官员,他性格刚直,不愿意阿谀奉承,因此在官场中地位较低。后来,王恭被贬为琅琊王,他在琅琊王府中过着清贫的生活,被称为“琅琊之簟”。这个故事中的“琅琊之簟”就是“角簟”的来源。
  • 成语结构
    主谓结构。
  • 例句
    1. 他在官场上一直是个角簟,很少有机会得到重用。2. 这位学者因为持不同意见,被排斥到了学术界的角簟之地。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将“角”和“簟”两个字形象地与官场或学术界中边缘化的形象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晋朝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如“角逐”、“边缘化”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在班级里一直是个角簟,没有朋友。初中生:他在社交圈中一直是个角簟,很难融入其中。高中生:他在学术界中被边缘化,成为了一个角簟。大学生:他在实习期间一直是个角簟,没有得到重视。成人:他在职场上一直是个角簟,很少有机会得到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