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伏
shòu fú
  • 拼 音:shòu fú
  • 注 音:ㄕㄡˋ ㄈㄨ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谓兽类因恐惧而俯伏。《列子·汤问》:“ 甘蝇 ,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 张湛 注:“箭无虚发,而兽鸟不敢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皮》:“睹此状,犬惧,兽伏而出。”
    (2).指如兽之蛰伏。 唐 无名氏 《观凤凰台赋》:“殊形诡制,羣品异族,或霞駮而电开,或龙蟠而兽伏。”
    (3).喻人因害怕等原因而降伏,顺服。《新唐书·孔戢传》:“ 泚 所下詔令皆 偃 为之,悖逆子不鸟窜兽伏,乃干誉求进乎?” 明 徐渭 《白母传》:“﹝母﹞为之(戚族、隣人)决疑难,断不平。有不讼於官而谋於母者,即桀猾,母一言,冰解而兽伏。”

  • 基本含义
    指野兽屈伏,比喻邪恶势力被镇压或被制服。
  • 详细解释
    兽伏是一个由动物词和动作词组成的成语,兽指野兽,伏指屈服、压制。整个成语形象地描绘出邪恶势力被镇压或被制服的场景。
  • 使用场景
    兽伏一词常用于形容邪恶势力被消除或被打败的场景,可以用来形容社会治安得到改善,犯罪分子被抓获或恶势力被铲除等情况。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相传,古代有一种凶猛的野兽在一片山林中肆虐,伤害了许多人民。后来,一个英雄出现并采取了巧妙的方法将野兽制服,使得人民终于得到了安宁。这个故事传承下来,形成了成语“兽伏”,用来比喻邪恶势力被镇压或被制服。
  • 成语结构
    动物词+动作词
  • 例句
    1. 经过警方的努力,犯罪团伙终于被兽伏了。2. 这个邪教组织经过多年的打击,终于被兽伏了。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动物被制服的场景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凶猛的野兽被一个英雄镇压住,人们终于可以安心生活。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其他与“兽伏”相关的成语,比如“兽心人面”、“伏虎降龙”等。可以通过学习这些成语来丰富自己的中文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经过老师的教育,我们要用知识兽伏住无知。2. 初中生:经过努力学习,我终于兽伏了自己的懒惰心。3. 高中生:面对挑战,我们要勇敢地兽伏困难,取得成功。4. 大学生:社会上的不法行为必须被兽伏,恢复社会的安宁和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