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旦
jǐng dàn
  • 拼 音:jǐng dàn
  • 注 音:ㄐㄧㄥˇ ㄉㄢ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报晓。警,通“ 惊 ”。 南朝 齐 王俭 《侍皇太子释奠宴诗》:“三兆戒辰,八鸞警旦。” 宋 邵雍 《诫子吟》:“鷄能警旦,马能代行,犬能守御,牛能力耕。” 明 高启 《寓感》诗之二:“鷄鸣一警旦,阳乌已东升。” 金松岑 《心声》:“於斯时也,僝焉媮息,简焉不得日,乃有警旦之士,唤大魘而使之觉,攄血泪,茹古愤,引吭长叹,一啸百应,冷然得秋晓之气。”

  • 基本含义
    警惕,提醒,警戒
  • 详细解释
    警旦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警”表示警惕、提醒,而“旦”表示警戒、警戒。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提醒人们要警惕和警戒,不要掉以轻心,保持警觉。
  • 使用场景
    警旦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提醒他人要保持警惕和警戒,特别是在面临危险或风险时。它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如工作、学习、旅行等。例如,你可以在工作中提醒同事要警旦,以避免犯错或出现意外情况。
  • 故事起源
    据说,警旦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主父列的人,他在战争中表现出色,被封为平津侯。有一天,他带领军队巡视边境时,发现敌军正在偷袭。他立即大声喊出“警旦”,并迅速采取行动,成功击退了敌军。这个故事成为了警旦这个成语的起源。
  • 成语结构
    警旦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警”和“旦”分别表示警惕和警戒。
  • 例句
    1. 在旅行中,我们要时刻警旦,确保自己的安全。2. 在考试前,老师提醒学生们要警旦,做好充分的准备。
  • 记忆技巧
    要记忆和理解警旦这个成语,可以将其拆解成两个部分,即“警”和“旦”。想象自己在一片夜晚的草地上,突然听到有人大喊“警”,这时你立刻警觉起来,开始警戒周围的环境。这个场景可以帮助你记忆警旦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警旦相关的成语,如“警钟长鸣”、“警世钟鸣”等。这些成语都与警惕、警戒有关,可以进一步丰富你的汉语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初学者:老师告诉我们要警旦,不要随便相信陌生人。2. 进阶者:我爸爸在我去旅行前提醒我要警旦,不要离开旅行团。3. 高级者:政府要求所有公民要警旦,确保社会的安全和稳定。4. 精通者:在商务谈判中,我们必须要警旦,以防止被对方的陷阱所困。希望这个关于“警旦”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