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诬
jiǎo wū
  • 拼 音:jiǎo wū
  • 注 音:ㄐㄧㄠˇ ㄨ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谓假借名义以行诬罔;虚妄。《书·仲虺之诰》:“ 夏王 有罪,矫诬上天,以布命于下。” 蔡沉 集传:“矫,与矫制之矫同;诬,罔…… 桀 知民心不从,矫诈诬罔,託天以其众。”《魏书·崔浩传》:“﹝ 浩 ﹞性不好 老庄 之书……曰:‘此矫诬之説,不近人情。’”《资治通鉴·宋营阳王景平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託圣贤以伸其説谓之矫;圣贤无是事,寓言而加詆谓之诬。” 唐 李白 《日出入行》:“ 鲁阳 何德,驻景挥戈。逆道违天,矫诬实多。” 清 唐甄 《潜书·非文》:“二十三代之编籍,閼塞其心;序论传志之空言,矫诬其理。”
    (2).假托君命,诬陷无辜。《国语·周语上》:“国之将亡,其君贪冒辟邪,淫佚荒怠……其刑矫诬,百姓携贰。” 韦昭 注:“以诈用法曰矫,加诛无罪曰诬。”《淮南子·氾论训》:“篡弑矫诬,非人之性也。” 高诱 注:“矫,擅作君命;诬,以恶覆人也。”

  • 基本含义
    指修正错误的指责,纠正谬误的诬陷。
  • 详细解释
    矫诬是由“矫正”和“诬陷”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矫正指纠正、改正,诬陷指无中生有地指责、陷害。矫诬的意思是纠正错误的指责或谬误的诬陷,使事实得以明了,真相得以显露。
  • 使用场景
    矫诬常用于指责他人对自己或他人的无中生有的指责或陷害行为。例如,在法庭上,当一个被诬陷的无辜人士提供了确凿的证据来矫正对他的指责时,可以使用矫诬来形容他的行为。
  • 故事起源
    关于矫诬的故事并不多见,但可以通过理解成语的意思来理解它的起源。矫诬的含义是指纠正错误的指责或谬误的诬陷,这可能源于人们对于正义和真相的追求。
  • 成语结构
    矫诬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矫”是动词,意为纠正、改正;“诬”是动词,意为指责、陷害。
  • 例句
    1. 他通过提供证据来矫诬,证明了自己是无辜的。2. 律师通过调查研究,成功地矫诬了对被告的指控。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矫”字理解为纠正、改正,将“诬”字理解为指责、陷害来记忆。想象一个人通过纠正错误的指责或谬误的诬陷,使真相得以显露。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矫正”、“诬陷”等,以扩大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矫诬了我,说我偷了他的铅笔,但我从来没有碰过他的东西。2. 初中生:老师通过矫诬,找到了真正偷了手机的人。3. 高中生:在辩论比赛中,他通过矫诬成功地驳斥了对方的观点,赢得了比赛。4. 大学生:在社会中,我们应该勇敢地矫诬,维护自己的权益。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帮助你全面了解和运用成语“矫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