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崄
mào xiǎn
  • 拼 音:mào xiǎn
  • 注 音:ㄇㄠˋ ㄒㄧㄢ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不顾险阻。《南史·孝义传上·庾道愍》:“至南而去 交州 尚远,乃自负担冒嶮,仅得自达。” 宋 苏轼 《入峡》诗:“伐薪常冒嶮,得米不盈甔。”

  • 基本含义
    形容人勇敢无畏,敢于冒险。
  • 详细解释
    冒崄原为山东方言词语,崄指陡峭、高耸的山崖。冒崄意为冒险攀爬陡峭的山崖,形容人勇敢无畏,敢于冒险。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具有勇气和冒险精神的场合,例如描述敢于迎接挑战、不畏艰难困苦的人。
  • 故事起源
    关于冒崄的故事起源不详。
  • 成语结构
    冒崄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动词“冒”和名词“崄”组成。
  • 例句
    1. 他在攀登珠峰时表现出了冒崄的精神。2. 这个年轻人敢于冒崄,勇往直前,最终成功了。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崄”字的形状,想象自己在攀爬陡峭的山崖上冒险,以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例如“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等,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敢于冒崄去抓树上的苹果。2. 初中生:我们应该有冒崄的精神,勇敢地面对困难。3. 高中生:成功的人都敢于冒崄,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