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陈
jǔ chén
  • 拼 音:jǔ chén
  • 注 音:ㄐㄨˇ ㄔㄣ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部署战阵。陈,同“ 阵 ”。《尉缭子·战威》:“所以夺敌者五:……五曰举陈加刑之论。”
    列举陈述。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新充蠢朴之人,皆其平日所颐指使,谅不敢举陈其过跡也。”

  • 基本含义
    指提出问题或疑难,向人请教或征求意见。
  • 详细解释
    举陈一词源自《左传·昭公十五年》:“陈者,谏也。”陈即为陈述、提出。举陈指的是向他人提出问题或疑难,希望能够得到帮助、请教或征求意见。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在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应当主动向他人请教,以求得更好的解决办法。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面临困难或遇到问题时,主动向他人请教或征求意见的情境。可以用于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场景。比如,当你遇到难题时,可以对同事或老师举陈,以获得更好的解决方案。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公元前512年左右的春秋时期。当时,齐国的昭公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了寻求解决办法,他向大臣们请教。其中一个叫陈胜的大臣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帮助昭公解决了问题。从此,举陈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向他人请教或征求意见。
  • 成语结构
    举陈是一个动宾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举”为动词,表示提出;“陈”为名词,表示问题或疑难。
  • 例句
    1. 他遇到困难时总是不好意思举陈,导致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2.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举陈,获得更好的指导。
  • 记忆技巧
    可以将“举陈”这个成语与“请教”、“征求意见”等类似的词语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其基本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1. 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请教、请益等,以拓展词汇量。2. 阅读相关的故事或文章,了解更多关于举陈的用法和背后的文化内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做作业时遇到了一个难题,就举陈向爸爸请教。2. 初中生:老师出的作业太难了,我决定举陈向同学们请教。3. 高中生:在准备高考时,我会经常举陈向老师请教,以便更好地复习。4. 大学生:在进行科研项目时,我会积极举陈向导师请教,以获得更多的指导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