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粟
shé sù
  • 拼 音:shé sù
  • 注 音:ㄕㄜˊ ㄙㄨ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蛇床的别称。《新唐书·地理志五》:“﹝ 扬州 广陵郡 ﹞土贡……兔丝、蛇粟、括蔞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蛇床》:“蛇粟、蛇米、虺牀、马牀、墻蘼。”

  • 基本含义
    比喻虚假的事物或虚伪的言辞。
  • 详细解释
    蛇粟是由“蛇”和“粟”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蛇”指的是蛇的本性狡诈,而“粟”是指玉米。蛇粟比喻虚假的东西,就像蛇吃了粟谷一样,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很饱,实际上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营养。
  • 使用场景
    蛇粟一词多用于形容虚伪的人或虚假的言辞。例如,在工作场合,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友善,但实际上心怀不轨的同事。在社交场合,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虚伪的人,他们表面上对你很好,但实际上并不真心。
  • 故事起源
    蛇粟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传·哀公十四年》的故事。故事讲述了齐国的公子无知地把玉米送给了蛇,蛇吃了玉米后却没有得到任何营养,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
  • 成语结构
    蛇粟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词组成。
  • 例句
    1. 他表面上对你很友好,但实际上是个蛇粟。2. 这个人说话总是虚伪的,就像蛇粟一样。
  • 记忆技巧
    可以将“蛇粟”与蛇吃玉米的情景联系起来,形象地表示虚假的东西。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虚假相关的成语,如“虎头蛇尾”、“虚与委蛇”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那些虚伪的话就像蛇粟一样,一点用都没有。2. 初中生:这个人表面上对我很友善,但我知道他是个蛇粟。3. 高中生:政客的言辞往往是虚伪的,就像蛇粟一样,不能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