惶愕
huáng è
  • 拼 音:huáng è
  • 注 音:ㄏㄨㄤˊ ㄜ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惊恐。 清 曾国藩 《陈岱云妻易安人墓志铭》:“六月丙戌,乃割臂和药以进。当是时,安人之母弟 易光蕙 及 陈君 之友三数人者皆在,惶愕不知所为。”

  • 基本含义
    惊慌失措,恐惧不安
  • 详细解释
    惶愕指因突发事件或意外情况而感到惊慌失措,恐惧不安的心情。形容人在遭遇突发状况时的惊恐和无助。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突发事件或意外情况下人们的惊慌失措。可用于描写个人或群体在面临困难、危险或意外情况时的心情。
  • 故事起源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一个有关“惶愕”的故事。汉朝末年,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战败,被刘邦追击。当时,项羽的将士们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项羽见状,决定以自己的行动来鼓舞士气。他摔断了自己的剑,并大声说:“即使剑断,我也要与诸位共死!”士兵们看到项羽的决心和牺牲精神,纷纷振奋起来,重新投入战斗。从此,“惶愕”这个成语就源于此事,形容人们在面临困境时的惊慌失措。
  • 成语结构
    惶愕是一个形容词,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1. 在地震发生时,人们惶愕不安,不知所措。2. 突然遭遇火灾,大家都惊慌失措,惶愕不已。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惶恐”相对比来记忆“惶愕”。惶恐和愕然都是形容人们惊慌失措的情绪,只是表达方式稍有不同。惶恐强调的是内心的恐惧和不安,而愕然则强调的是突如其来的惊讶和震惊。通过对比记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惶愕”。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惶愕”相关的成语,如“惊惶失措”、“恐惧万分”等。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表达惊慌失措情绪的成语,如“惊慌失色”、“手足无措”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遇到考试时,我感到惶愕和紧张。2. 初中生:当地震发生时,同学们都惶愕不安,不知道该怎么办。3. 高中生:面对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我感到惶愕和无助,不知道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