孀节
shuāng jié
  • 拼 音:shuāng jié
  • 注 音:ㄕㄨㄤ ㄐㄧㄝ 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居孀守节。 明 袁宏道 《王氏两节妇传》:“ 箕仲 曰:‘余先祖母时,先母 欧阳 ,皆孀节若干年,含辛茹荼,以训其孙若子。’”

  • 基本含义
    指寡妇守节,守节期满后可以再嫁。
  • 详细解释
    孀节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孀”指的是寡妇,而“节”则指的是节日或期限。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寡妇在一定的时间内守节,守节期满后可以再嫁。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寡妇守节的行为,也可以用来比喻遵守规定或守住底线的人。在正式场合、文学作品、演讲或写作中,可以使用孀节来表达对女性的尊重和称赞。
  • 故事起源
    孀节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在古代,寡妇守节被视为一种传统的道德规范。根据史书记载,孀节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南史·孀妇传》中,描述了一个寡妇守节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的寡妇丧夫后守节三年,最终再嫁,被人们称为“孀节”。这个故事传承下来,孀节成为了一个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成语。
  • 成语结构
    这个成语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其中“孀”是形容词,表示寡妇;“节”是名词,表示节日或期限。
  • 例句
    1. 她守孀节三年后,终于决定再嫁。2. 他坚守孀节,不肯轻易接受别人的追求。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孀节”与“寡妇守节”相连来记忆。同时,可以想象一个寡妇在一定的时间内守节,然后再嫁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成语有更多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孀节相关的成语,如“守寡如石”、“守寡如屏”等。此外,还可以学习相关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和社会风俗。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妈妈是寡妇,她守孀节三年,现在准备再嫁。2. 初中生: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勇敢而坚强的寡妇如何守孀节,最终找到新的幸福。
  • 3. 高中生
    虽然这个成语来自古代,但它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要守住自己的底线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