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详细解释
-
- 词语解释
- bǎi zú zhī chóng ,duàn ér bù jué ㄅㄞˇ ㄗㄨˊ ㄓㄧ ㄔㄨㄙˊ ,ㄉㄨㄢˋ ㄦˊ ㄅㄨˋ ㄐㄩㄝˊ
百足之虫,断而不蹶(百足之蟲,斷而不蹶)
见“ 百足之虫,至断不蹶 ”。
-
- 基本含义
- 指某些小动物即使断了一节腿也能继续前进,比喻个体虽小但能坚强不屈。
-
- 详细解释
- 百足之虫,指的是蜈蚣,它的腿很多,即使断了一节,依然能够继续前进。断而不蹶,表示即使断掉了一截也不会跌倒。这个成语比喻人或事物虽然个体微小,但能够坚强不屈,不被困难所击倒。
-
-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情在遭遇困难或挫折时能够坚持不懈,迎难而上。
-
- 故事起源
- 《庄子·逍遥游》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说有一只蜈蚣断了一截,却能继续前进,被问及如何做到时,蜈蚣回答:“我忘记了哪条腿应该在前,哪条腿应该在后。”这个故事启发了人们对坚韧不拔的理解,形成了这个成语。
-
- 成语结构
- 成语由“百足之虫”和“断而不蹶”两个部分组成。
-
- 例句
- 1. 他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是一只百足之虫,断而不蹶。2. 尽管他身材娇小,但他是一个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这个成语和蜈蚣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蜈蚣断了一截却能继续前进的场景,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如“金蝉脱壳”,也是形容人或事物在关键时刻能够逃脱困境。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蚂蚁虽小,也是百足之虫,断而不蹶。2. 初中生:尽管我们是学生,但我们是百足之虫,断而不蹶。3. 高中生:即使遇到挫折,我们也要像百足之虫一样,断而不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