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板
pāi bǎn
  • 拼 音:pāi bǎn
  • 注 音:ㄆㄞ ㄅㄢ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释义]
    (动)旧时商行拍卖货物,为表示成交而拍打木板,现在也比喻主事人做出决定。他~定案。(作谓语)
    [构成]
    动宾式:拍|板

  • 近义词

    点头

  • 英文翻译

    1.{音} clappers

  • 详细解释

    ◎ 拍板 pāibǎn
    (1) [beat time with clappers]∶打拍子
    自己唱,自己拍板
    (2) [have the finalsay;give the final verdict]∶旧时商行拍卖货物成交时用拍打木板来表示
    (3) [rap the gavel]∶比喻主事的人作出某种决定
    不能任何事都等上级拍板
    (4) 打击乐器,用来打拍子,用几片木板做成。也叫鼓板。
    前面一个十八九岁的妇人,背后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儿,手里拿串拍板,都来到面前。——《水浒传》
    (1).打击乐器的一种。也称檀板、绰板。用坚木数片,以绳串联,用以击节。 唐 宋 时拍板为六或九片,以两手合击发音,今拍板常由三片木板组成。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卷上:“就按於 清元 小殿, 寧王 吹玉笛,上羯鼓,妃琵琶, 马仙期 方响, 李龟年 觱篥, 张野狐 箜篌, 贺怀智 拍板。”参阅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拍板》、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乐舞声歌·拍板》、《清文献通考·乐十三》。
    (2).击节,打拍子。 清 钮琇 《觚賸·雪遘》:“孝廉夫人亦妙解音律,亲为家伎拍板,正其曲误。”
    (3).商行、交易所拍卖货物采用竞争买卖方式时,双方讨价还价至适当价格时,由行所人员拍打木板,表示成交。亦泛指成交。 王广尧 《保护竞争必须刹住歪风》:“也有一些采购人员趁拍板签字之机,放开海口,大提个人的物质要求。”
    (4).借指作出决定。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他说一不二,敢拍板也敢负责,许了愿必还。”

  • 基本含义
    指决定、确定事情的结果或决策。
  • 详细解释
    拍板源自古代官员在处理案件时,用木板敲击桌面表示决策的意思。后来,这个动作逐渐演化为表示决定、确定事情的结果或决策的意义。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某个决定或决策非常明确、坚决,不容置疑。也可用于形容某个事情的最终结果已经确定,不可更改。
  • 故事起源
    拍板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官员处理案件的场景。当时,官员们在处理案件时,会用木板敲击桌面表示决策的意思。这种敲击木板的动作逐渐演化为表示决定、确定事情结果的意义,形成了现在的成语“拍板”。
  • 成语结构
    动词 + 名词
  • 例句
    1. 会议上,大家一致拍板通过了这个重要决定。2. 经过多次讨论,最终拍板决定由他来负责这个项目。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拍板”想象成一个官员在处理案件时敲击木板的动作,以此来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决策、确定相关的成语,如“一锤定音”、“决一死战”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拍板决定我们下周去动物园参观。2. 初中生:学校拍板决定今年暑假取消集体游泳活动。3. 高中生:政府拍板决定提高烟草税,以减少吸烟人数。4. 大学生:公司领导拍板决定将开放更多的实习岗位。5. 成年人:家庭成员一致拍板决定明年全家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