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牛
biān niú
  • 拼 音:biān niú
  • 注 音:ㄅㄧㄢ ㄋㄧㄨ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旧俗立春日造土牛以劝农耕,州县及农民鞭打土牛,象征春耕开始,以示丰兆,谓之“鞭牛”。 唐 元稹 《生春》诗之七:“鞭牛县门外,争土盖蚕丛。” 宋 吴自牧 《梦粱录·立春》:“前一日, 临安府 造进大春牛,设之 福寧殿 庭。及驾临幸,内宫皆用五色丝彩杖鞭牛。” 清 顾禄 《清嘉录·正月·打春》:“立春日,太守集府堂,鞭牛碎之,谓之打春。农民竞以麻麦米豆抛打春牛,里胥以春毬相餽貽,预兆丰稔。”参见“ 鞭春 ”。

  • 基本含义
    用鞭子抽打牛,比喻强迫别人做事或施加压力。
  • 详细解释
    鞭牛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人施加压力或强迫别人做事的行为。它源于农村劳动中的一种场景,农民为了让牛更快地拉车或耕地,会用鞭子抽打牛,以增加牛的动力和速度。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一个人通过施加压力或强迫别人做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 使用场景
    鞭牛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描述某人施加压力或强迫别人做事的情况。比如,你可以用它来形容一个领导强迫下属加班加点工作,或一个老师逼迫学生复习到深夜。它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过度施加压力的人,表达对他们的不满或不支持。
  • 故事起源
    鞭牛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冯梦龙的小说《喻世明言》中。故事讲述了一个人为了让牛更快地拉车,在牛身上鞭打了很多次。这个故事中的情节被后来的人们引用并发展成了现在的成语。
  • 成语结构
    主体部分是“鞭牛”,表示施加压力或强迫别人做事。这个成语没有宾语,所以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
  • 例句
    1. 领导为了完成任务,对员工鞭牛般地催促。2. 这位教练总是鞭牛般地训练运动员,让他们更加努力。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鞭牛的场景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手持鞭子,站在牛的后面,用力地抽打牛,以增加它的动力和速度。这个形象可以帮助你记住“鞭牛”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压力、施加压力相关的成语,例如“逼人太甚”、“逼上梁山”等,以扩大你的成语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今天鞭牛般地催促我们做完作业。2. 初中生:考试临近,父母鞭牛般地督促我复习。3. 高中生:老板为了完成任务,对员工鞭牛般地催促加班。4. 大学生:导师压力很大,总是鞭牛般地催促学术研究。5. 成年人:公司的竞争很激烈,大家都在鞭牛般地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