糠覈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糠覈
  • 基本解释

    见“ 糠籺 ”。

  •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品行高尚,不畏艰辛,不计较个人得失。
  • 详细解释
    糠覈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糠指稻谷的外壳,覈指筛选。糠覈的意思是通过筛选糠粃,把糠粃留下来,把谷粒取出来。引申为人的品行高尚,能够舍小家为大家,不计较个人得失,甘愿为大众付出。
  • 使用场景
    糠覈一词常用于形容人的品行高尚,不畏艰辛,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场景。可以用来赞美那些为社会、为大众默默奉献的人,或者形容一个人的高尚品格。
  • 故事起源
    糠覈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四年》中。故事中,齐国的大夫孟孙将自己的家产分给了穷人,只留下了一些糠粃给自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糠覈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 成语结构
    糠覈是一个由两个单字组成的成语,糠覈结构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和记忆。
  • 例句
    1. 他一直默默奉献,真是个糠覈之人。2. 面对困难,他从不退缩,展现出了糠覈的品质。
  • 记忆技巧
    可以将“糠覈”这个成语与“高尚品行”、“无私奉献”等词语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高尚品质、无私奉献的成语,如“舍己为人”、“忘我工作”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经常告诉我们要做一个糠覈之人,要乐于助人,帮助别人。2. 初中生:我的爸爸妈妈都是糠覈之人,他们经常为我们付出很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3. 高中生:我希望将来成为一个有糠覈精神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让更多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