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虚
sì xū
  • 拼 音:sì xū
  • 注 音:ㄙㄧˋ ㄒㄩ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空旷无涯。《庄子·天运》:“儻然立於四虚之道。” 郭象 注:“四虚,弘敞无偏之谓。” 成玄英 疏:“儻然,无心貌。立於四方空大之道。” 清 梅曾亮 《赠余小坡之任雅州序》:“余其翛然於四虚之途,而去人日远也夫!”
    (2).指四方或四方天空。《列子·天瑞》:“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唐 陈鸿 《长恨歌传》:“帝求四虚上下,东极天海。”
    (3).指近体律诗中,颔联和颈联不用具体景物,而用抽象词汇的情况。 宋 范晞文 《对床夜语》卷二:“《四虚序》云: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否则偏於枯瘠,流於轻俗,而不足採矣。姑举其所选一二云:‘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又:‘猿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若猿、若柳、若花、若旦暮、若风烟、若夜、若年,皆景物也,化而虚之者一字耳,此所以次於四实也。” 宋 范晞文 《对床夜语》卷二:“ 周伯弜 选 唐 人家法,以四实为第一格,四虚次之。”
    (4).中医学名词。指心虚、肺虚、肝虚、肾虚。

  • 基本含义
    四虚是指四种虚假的表现或状态。
  • 详细解释
    四虚指的是四种虚假的表现或状态,包括虚伪、虚荣、虚度和虚构。这四种虚假的表现或状态都是指人们在言行或生活中不真实、不实在的表现。
  • 使用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四虚可以用来形容人们的虚伪、虚荣、虚度和虚构的行为。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真实、不实在的人或事物。
  • 故事起源
    四虚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红楼梦》。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曹雪芹使用了四虚这个词语来形容人物的虚伪、虚荣、虚度和虚构的行为。
  • 成语结构
    四虚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四”表示四种,而“虚”表示虚假的意思。
  • 例句
    1. 他的虚伪行为让人感到厌恶,真是典型的四虚之人。2. 这个社交圈充斥着虚荣的人,真是四虚之地。3. 他整天虚度时光,没有任何实际的行动,真是个四虚之人。4. 这个故事是虚构的,完全是四虚之作。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四虚的四个字拆分成两组进行记忆。一组是“四”,表示四种;另一组是“虚”,表示虚假。将这两组记忆起来,就可以记住四虚这个成语。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四虚相关的成语,如虚怀若谷、虚与委蛇等,以加深对虚假行为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表扬是虚伪的,我不喜欢他这样的四虚之人。2. 初中生:社交媒体上充斥着虚荣的人,真是四虚之地。3. 高中生:虚度时光会让人悔恨,我们要避免成为四虚之人。4. 大学生:小说中的故事是虚构的,但却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四虚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