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阳田
wèn yáng tián
  • 拼 音:wèn yáng tián
  • 注 音:ㄨㄣˋ ㄧㄤˊ ㄊㄧㄢ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 春秋 时期 鲁国 属地。在今 山东省 泰安市 西南一带。因在 汶水 之北,故名。地近 齐国 ,数为 齐 所侵夺,是 齐 鲁 两诸侯国多次发生纠纷的地方。《春秋·成公二年》:“庚寅, 卫侯 速 卒,取 汶阳 田。” 杜预 注:“ 晋 使 齐 还 鲁 。” 清 钱谦益 《费县道中》诗之一:“驱车入 鲁 弔遗黎,宗国相传事可悲……唯有 汶阳 田下水,至今流恨遶 鳬 龟 。”
    (2).《论语·雍也》:“ 季氏 使 閔子騫 为 费 宰。 閔子騫 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復我者,则吾必在 汶 上矣。’”后以“汶阳田”为归隐的典故。 汶 阳, 汶 上。 唐 韩翃 《送高别驾归汴州》诗:“久客未知何计是,参差去借 汶阳 田。”参见“ 汶上 ”。

  • 基本含义
    指对土地的利用不当,导致农田荒芜,无法耕种。
  • 详细解释
    汶阳田出自《汉书·刘寿传》:“刘寿以汶阳田为封,以为丘田,不可耕种。”汶阳田是刘寿的封地,但由于土地利用不当,变得荒芜,无法耕种。因此,“汶阳田”成为形容土地无法利用、荒芜的成语。
  • 使用场景
    通常用于形容土地荒芜、无法耕种的情况,也可以用来比喻事物无法得到有效利用或发展的状态。
  • 故事起源
    《汉书·刘寿传》中记载了刘寿以汶阳田为封地的故事。刘寿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官员,他被封为汶阳侯,但他的封地汶阳田因为土地利用不当,变得荒芜无法耕种。这个故事成为了“汶阳田”这个成语的来源。
  • 成语结构
    汶阳田是一个四字成语,由“汶阳”和“田”两个词组成。
  • 例句
    1. 这片土地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已经变成了一片汶阳田。2. 这个项目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资源投入,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块汶阳田。
  • 记忆技巧
    将“汶阳田”拆分为“汶阳”和“田”两个部分进行记忆。可以联想刘寿的封地汶阳田荒芜无法耕种的情景,或者想象一个荒芜的农田上种满了杂草,无法耕种。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土地、农田相关的成语,如“蓬头垢面”、“鸡犬不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农田没有人耕种,变成了一片汶阳田。2. 小学生:这个地方原本是农田,但因为环境污染,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片汶阳田。3. 中学生:这个国家的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导致整个经济都变成了一块汶阳田。4. 大学生:这个项目一直没有得到投资,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块汶阳田,无法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