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田
jǐng tián
  • 拼 音:jǐng tián
  • 注 音:ㄐㄧㄥˇ ㄊㄧㄢ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相传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以方九百亩为一里,划为九区,形如“井”字,故名。其中为公田,外八区为私田,八家均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治私事。从 春秋 时起,井田制日趋崩溃,逐渐被封建生产关系所取代。《穀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 范宁 注:“出除公田八十亩,餘八百二十亩,故井田之法,八家共一井,八百亩。餘二十亩,家各二亩半,为庐舍。” 三国 魏 曹操 《度关山》诗:“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严復 《论中国教化之退》:“ 秦 併天下,更古制,更井田而为阡陌。”参阅《周礼·考工记·匠人》、《孟子·滕文公上》。
    (2).泛指田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岂令罄井田而起塔庙,穷编户以为僧尼也?”
    (3).在采矿工程中,一个矿田可分为属各个井(坑)开采的若干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井田”。

  • 基本含义
    指农田的面积广阔,收益丰厚。
  • 详细解释
    井田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土地制度,井田制度下,土地被划分为若干块井田,每块井田由家庭拥有并负责耕种。井田制度的实行使农田得到了合理的规划和充分的利用,因此井田成为了富饶、丰产的象征。井田这个成语就是通过井田制度来比喻农田的面积广阔,收益丰厚。
  • 使用场景
    井田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土地面积广阔,收益丰厚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农田、工厂、企业等的规模庞大,利润丰厚。
  • 故事起源
    井田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在古代,井田制度是一种重要的土地制度,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井田制度的实行使农田得到了合理的规划和充分的利用,因此井田成为了富饶、丰产的象征。后来,井田这个成语就被引申为形容土地面积广阔,收益丰厚。
  • 成语结构
    井田这个成语由两个字组成,井和田。
  • 例句
    1. 这家公司的规模和利润都像井田一样,非常庞大。2. 她的事业发展得很好,现在已经是一个井田了。
  • 记忆技巧
    可以将井田的意思联想为农田的广阔和丰收,可以通过想象一个面积很大、庄稼丰盛的农田来记忆这个成语。
  • 延伸学习
    如果想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农业生产,可以进一步研究井田制度的历史和演变。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学校旁边有一片井田,里面种满了庄稼。2. 初中生:这个工厂的规模像井田一样,每年的利润都很高。3. 高中生:他的事业发展得很好,现在已经是一个井田了。4. 大学生:他们家族的企业像井田一样,覆盖了很大的面积,利润也很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