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言
zhī yán
  • 拼 音:zhī yán
  • 注 音:ㄓㄧ ㄧㄢ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有见识的话。《左传·襄公十四年》:“ 秦伯 问於 士鞅 曰:‘ 晋 大夫其谁先亡?’对曰:‘其 欒氏 乎?’ 秦伯 曰:‘以其汰乎?’对曰:‘然, 欒黶 汰虐已甚,犹可以免,其在 盈 乎。’…… 秦伯 以为知言。”《新唐书·朱敬则传》:“ 敬则 以为 秦 汉 世礼义陵迟,不可復用 周 制封诸侯,著论明之,儒者以为知言。” 聂绀弩 《从陶潜说到蔡邕》:“离开 陶潜 , 曹先生 的话,也不算完全的知言。”
    (2).谓善于辨析他人之言辞。《论语·尧曰》:“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孟子·公孙丑上》:“‘何谓知言?’曰:‘詖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唐 韩愈 《送杨支使序》:“夫乐道人之善以劝其归者,乃吾之心也。谓我为邑长於斯而媚夫人云者,不知言者也。”
    (3).知音。《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昔称吾於 潁川 ,吾常谓之知言。” 李善 注:“愜其素志,故谓知言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八三:“千古知言 汉武帝 ,人难再得始为佳。”

  • 基本含义
    指明智地说话或明智的言辞。
  • 详细解释
    知言是由“知”和“言”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知”表示明智、聪明,而“言”表示言辞、说话。知言的基本含义是指明智地说话或明智的言辞。它强调了在言辞表达中要有智慧和谨慎,不轻率随意地说话,以免言辞不当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或误解。
  • 使用场景
    知言常常用于提醒人们在言辞表达中要谨慎、明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知言来告诫他人或自己不要轻信谣言,不要随意发表言论,以免造成不良后果。此外,知言也可以用来表达对他人言辞明智、恰如其分的赞赏。
  • 故事起源
    关于知言的故事有很多,其中一则比较著名的是关于战国时期的智者管仲。据说,管仲在齐国任官时,曾经用言辞成功地劝说了国君,使得齐国的政治局势得到了改善。因此,人们将“知言”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管仲以智慧和明智的言辞解决问题的能力。
  • 成语结构
    知言由两个汉字组成,结构简单明了。
  • 例句
    1. 他的知言打动了听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2. 在重要场合,我们要慎重选择言辞,知言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
  • 记忆技巧
    可以将“知言”拆解为“知”和“言”,并与其基本含义相结合进行记忆。可以通过想象一个智者谨慎地选择言辞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以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言辞、智慧相关的成语,如“明辨是非”、“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等,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知言,不要乱说话。2. 初中生:在社交媒体上,我们要知言,不要随意发表评论。3. 高中生:面对争议话题,我们应该用知言去辩论,而不是情绪化地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