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 音:táng tú
- 注 音:ㄊㄤˊ ㄊㄨˊ
- 繁体字:
-
- 基本解释
见“ 搪突 ”。
-
- 基本含义
- 搪揬是一个四字成语,意为推托、推诿、拖延。形容人敷衍塞责,不尽职责,不认真对待。
-
- 详细解释
- 搪揬是由“搪”和“揬”两个字组成的。其中,“搪”是指推托、推诿,不愿意承担责任;“揬”是指拖延、拖拉,不愿意立即行动。因此,搪揬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敷衍塞责,不负责任的态度。
-
- 使用场景
- 搪揬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和讽刺那些不认真对待工作或责任的人。可以用来形容某人敷衍塞责,不尽职责,不认真对待工作或事务的情况。
-
- 故事起源
- 搪揬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经任职于江西的一个地方官署。有一天,有人向苏东坡告状,指控一个官员在处理案件时搪揬推诿。苏东坡听闻后非常生气,于是亲自前往该官员的办公室,当面质问他为什么搪揬推诿。这个故事传扬开来后,搪揬这个成语就逐渐流传开来。
-
- 成语结构
- 搪揬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动词组成,分别是“搪”和“揬”。
-
- 例句
- 1. 他总是搪揬推诿,从不认真对待工作。2. 不要再搪揬了,你必须承担责任。
-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搪揬与敷衍塞责的情景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个人在工作中敷衍塞责,推托拖延,不认真对待工作,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相关的成语来扩展对于搪揬的理解,例如“敷衍塞责”、“推托责任”等。同时,还可以深入研究搪揬在不同文化背景和历史时期的使用情况,了解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实际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问我为什么没有完成作业,我只好搪揬说忘记带回家了。2. 初中生:他经常搪揬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让大家很失望。3. 高中生:她总是搪揬推诿,不愿意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4. 大学生:作为一名学生干部,他不能搪揬塞责,应该认真履行职责。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全面了解和掌握搪揬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