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立
jiǎo lì
  • 拼 音:jiǎo lì
  • 注 音:ㄐㄧㄠˇ ㄌ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卓然特立。《后汉书·徐穉传》:“至於 穉 者,爰自 江 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 李贤 注:“如角之特立也。” 宋 陆游 《晨起坐南堂书触目》诗:“奇峰角立千螺晓,远水平铺匹练秋。”
    (2).对峙;并立。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二》:“至 晋 之败,尤甚於 汉 ,南北角立,递兴互灭。”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正统辨》:“ 吴 魏 之於 蜀 也,亦一时角立而不相统摄者也。” 孙中山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构成 中国 之战祸者,实为互相角立之军阀。此互相角立之军阀,各顾其利益,矛盾至於极端,已无调和之可能。”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第四章:“在 北宋 时期,是道学家与古文家角立的时期,所以各不相上下。”

  • 基本含义
    形容人站得笔直、挺拔,形象端庄、威严。
  • 详细解释
    角立是由“角”和“立”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角”指鹿角,表示高耸而直立,而“立”则表示站立。角立形容人的姿态端正,挺拔而威严,形象非常好。
  • 使用场景
    角立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的仪态端庄、举止端正,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形象。可以用于赞美一个人的品质和举止,也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外表和形象。
  • 故事起源
    成语“角立”最早出现在《战国策·齐策四》中,记载了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位官员,因为他的仪态端庄、举止庄重,被形容为“角立”。这个故事传承下来,成为了形容人的姿态端正、挺拔的成语。
  •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他站在讲台上,神情端庄,像一座角立的山峰。2. 她的仪态举止总是那么角立,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
  • 记忆技巧
    可以将“角立”与一个人站立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站得笔直、挺拔,形象非常好,就可以很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仪态和形象相关的成语,如“举止端庄”、“神态自若”等,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讲解时,我们都要角立坐在座位上,不可以乱动。初中生:他的仪态非常角立,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高中生:面对困难,我们要保持角立的精神,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