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 音:zhèn sǒng
- 注 音:ㄓㄣˋ ㄙㄨㄙˇ
- 繁体字:
-
- 基本解释
见“ 振悚 ”。
-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或物因惊恐而颤抖不安。
-
- 详细解释
- 振竦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或物因突然遭遇惊吓、恐惧或震惊而产生颤抖、不安的状态。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人类的情感和动物的行为。当人们面对突发的危险、惊吓或不可预料的事情时,他们的身体会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表现出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
- 使用场景
- 振竦可以用于描述各种情境,比如惊吓、恐怖电影、紧张的考试、面对恶劣天气或灾难等。这个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口语和书面语中,用来增强描述的力度和表达情感。
-
- 故事起源
- 振竦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十七年》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叫鲁昭公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国家遭受了战乱和内乱的困扰,人民生活艰难。昭公为了改善国家的状况,积极寻求改革和发展,但是他的努力却遭到了一些贵族的反对和阻挠。面对这些反对势力,昭公感到非常恐惧和不安,他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从而形成了“振竦”这个成语。
-
- 成语结构
- 振竦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振”表示颤抖、震动,“竦”表示恐惧、不安。两个汉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形容词,用来描述人或物因恐惧而颤抖不安的状态。
-
- 例句
- 1. 当她听到突然的爆炸声时,她整个身体都开始振竦。2. 他站在高楼的边缘,脚下的空虚让他不禁感到一阵振竦。3. 整个城市正在振竦,人们都在为即将到来的飓风做准备。
-
- 记忆技巧
- 记忆成语“振竦”的技巧可以是通过联想来帮助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遭受惊吓时,他的身体会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表现出振竦的状态。通过将这个形象与成语的发音和含义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地记住这个成语。
-
- 延伸学习
- 了解成语的起源和使用场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们。除了学习振竦这个成语,你还可以探索其他与情感和动作相关的成语,如“战战兢兢”、“惊弓之鸟”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当我听到突然的闪电声时,我感到非常振竦。2. 初中生:面对严峻的考试,他的身体开始振竦,但他还是努力克服了困难。3. 高中生:看到恐怖电影时,我感到一阵振竦,但我还是坚持看完了整部电影。4. 大学生:在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压力时,我们不应该振竦,而是要勇敢面对并克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