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报怨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yǐ dé bào yuàn ㄧˇ ㄉㄜˊ ㄅㄠˋ ㄧㄨㄢˋ

    以德报怨(以德報怨) 

    ◎ 以德报怨 yǐdé-bàoyuàn

    [return good for evil;kiss the hand that smote it] 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用恩惠去报答怨恨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 基本含义
    用善良和善意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恶意行为或怨恨。
  • 详细解释
    成语“以德报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句格言,强调了以善意和善良的行为来回应别人的恶意行为或怨恨。它反映了中国古代智慧和修养的一面,提倡人们在面对冲突和仇恨时保持理智和宽容。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教育人们在面对冲突和怨恨时保持冷静和仁慈。在各种社交场合和人际关系中,当遇到与自己对立或有怨恨的人时,可以用“以德报怨”来表达自己的善意和宽容,以期和解和改善关系。
  • 故事起源
    成语“以德报怨”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典故。相传,中国古代有一位名叫孟子的哲学家,他的母亲曾经对他说:“你要以德报怨,用善良的行为回应别人的恶意。”孟子听从母亲的教诲,始终坚守以德报怨的原则,成为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哲学家。
  • 成语结构
    该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以”、“德”、“报”和“怨”。
  • 例句
    1. 他以德报怨,对待他人总是充满善意。2. 在面对挑衅时,我们应该以德报怨,而不是以恶报恶。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记忆成语的故事起源和基本含义来帮助记忆。想象孟子听从母亲的教诲,始终坚守以德报怨的原则,用善良的行为回应别人的恶意。这样的形象化记忆可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内容,可以进一步了解孟子的思想和其他相关的成语,如“以德服人”、“以德报德”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会以德报怨,用友善的态度回应同学们的捉弄。2. 初中生:在面对欺负我的同学时,我选择以德报怨,用友善的行为来改变他们的态度。3. 高中生:我相信以德报怨的原则,用善良和宽容来应对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怨恨。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会以德报怨,用善意和宽容来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