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血案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蚊子血案是指在蚊子叮咬时拍打蚊子,从而引发的真菌感染。但该种情形的发生几率极低。

    蚊子血案-背景

    蚊子吸血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篇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名57岁的妇女因为打死了一只蚊子,造成肌肉受到小孢子虫属真菌感染而死亡。研究人员推测,这名妇女是把蚊子拍死在了皮肤上,被打烂的蚊子尸体残骸进入皮肤,造成感染。由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是世界上连续出版时间最久的医学期刊,此事引起了更多网友的关注。

    有专家分析,蚊子吸血时会在皮肤上留下一个伤口,当它正在吸血时,如果突然被人拍死,蚊子的口器来不及拔出,那么人皮肤上的伤口就不会愈合。而蚊子身上所携带的致命真菌,可能就会随着还没来得及愈合的伤口,侵入体内引起细菌感染,最终导致死亡。当然,如果人身上本来就有伤口,感染了被拍死的蚊子携带的真菌后,也会很危险。

    蚊子血案-网友反映

    众多网友对蚊子所引发的“血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许多网友直呼:“太恐怖了,我以后都不敢打蚊子了。”有人还半幽默半认真地表示:“那这意思是,要么被打死,要么被痒死咯!”“开什么玩笑咯!我从生下来到现在不知道拍死了多少只正在吸血的蚊子,那岂不死了一百次了,现在不是活得好好的!”一名网友觉得这类事件很不可思议。更多的网友对其提出了质疑。

    蚊子血案-专家建议

    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写拍死蚊子会致人死亡的文章作者之一、纽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科伊尔严肃地提了一个看似搞笑的建议:“如果蚊子正在咬人,最好轻轻将它弹走,而不是一巴掌打死。”

    长沙市疾控中心有害生物防治科副主任医师李平非教授表示,这类事件很罕见,这样的几率只能说“很低很低”。蚊虫虽传播很多疾病,但人会不会发病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病毒的毒力与数量,二是人体抵抗力的强与弱。当人体抵抗力强而病毒弱时,病毒即被消灭。反之,人则会发病。

    蚊子血案-远离蚊子

    一、拍蚊也有学问,蚊子的飞行路线呈S形,通常左右上下曲折前进,只要迎着蚊子狠狠拍下去,一般都不会失手。

    二、防止家里盆盆罐罐、地漏、下水道、花盆等积水,并时常喷点杀虫剂。如果家中有水生植物要注意定期换水。

    三、要多吃蔬菜,蔬菜中有一些含有蚊子不喜欢的气味,如含胡萝卜素的蔬菜及大蒜等有辛辣味的蔬菜,人吃下后,蚊子也会离你远点。

    四、多穿浅色衣服。伊蚊(又叫花斑蚊)最喜停在黑色衣服上。

    五、被蚊子叮咬后不能抓。抓挠后,皮肤里的组织液、淋巴液等渗出,肿成一个疱,就会越抓越痒,而且还不易消退。如果坚持不抓,一般10至15分钟后,痒感就能明显消退。

  • 基本含义
    形容小事被无故夸大成大事
  • 详细解释
    蚊子血案的字面意思是指蚊子叮咬后留下的血迹,因为蚊子叮咬的事情微不足道,所以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小事被夸大成大事。比喻把本来无关紧要的小事过分渲染,使其变得严重重要。
  • 使用场景
    可以用于形容平时不起眼的小事被夸大成为重大事件的情况,也可以用于调侃别人夸大其词。
  • 故事起源
    蚊子血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朝梁代的故事。据说有个人在夏天被蚊子叮咬后,用手抓了一下,留下了一滴血。他的朋友看到后大惊失色,以为他受了重伤,于是四处告诉人们这个“蚊子血案”,结果引起了一片骚动。这个故事流传下来,成为了形容小事被夸大的成语。
  • 成语结构
    蚊子血案是一个以“蚊子”作为主体,以“血案”作为修饰的成语,通过血案这个词来夸大蚊子的叮咬,形成了夸大小事的含义。
  • 例句
    1. 他把一个小小的错误说成了蚊子血案。2. 别把这么小的问题说得像蚊子血案一样严重。
  • 记忆技巧
    可以将蚊子血案想象成一个蚊子叮咬后留下的一滴血迹,通过形象化的记忆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小题大做”、“无事生非”等,扩大对夸大小事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把我的作业批评得像蚊子血案一样,我觉得太过分了。2. 初中生:他把自己被同学调侃的事情说成了蚊子血案,真是太敏感了。3. 高中生:有些人总是喜欢把别人的小错说成蚊子血案,真是太小心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