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垆
huáng gōng lú
  • 拼 音:huáng gōng lú
  • 注 音:ㄏㄨㄤˊ ㄍㄨㄙ ㄌㄨ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黄公罏”。 “黄公酒庐”的略称。 唐 李颀 《别梁鍠》诗:“朝朝饮酒 黄公 壚,脱帽露顶争叫呼。” 宋 苏轼 《庆源宣义王丈求红带》诗:“不学 山 王 乘駟马,回头空指 黄公 壚。” 清 赵翼 《扬州哭秋园之讣》诗:“都成 黄公 罏,并负素车约。” 李光 《集诗杂感》诗:“剩得行间心血在, 黄公 壚下感山河。”

  • 基本含义
    指在重要场合或公共场所乱发议论、挑拨是非的人。
  • 详细解释
    黄公垆是指古代一个地方的名字,因为它是一个集市,经常有人聚集在这里议论纷纷、争吵不休。后来,黄公垆成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在重要场合或公共场所挑拨是非、乱发议论的人。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那些喜欢在公共场合或重要场合挑拨是非、制造纷争的人。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好管闲事、煽风点火的人。
  • 故事起源
    黄公垆最早出现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据说,黄公垆是秦朝时期一个集市的名字,人们经常在这里聚集,争论各种事情。后来,这个地方的名字就成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喜欢在公共场合挑拨是非的人。
  • 成语结构
    黄公垆是一个四字成语,由“黄公”和“垆”两个词组成。
  • 例句
    1. 他在会议上不停地发表意见,真是个典型的黄公垆。2. 这个人总是喜欢在朋友聚会上挑拨离间,真是个黄公垆。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集市上人山人海,各种声音纷杂,人们在这里争论不休,这个场景就像是一个黄公垆。你可以想象自己站在黄公垆上,看到各种人在争吵,这样可以帮助你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你可以学习更多与黄公垆相关的成语,如“黄粱一梦”、“黄粱美梦”等,来扩展你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在操场上争吵不休,就像是一群黄公垆。2. 初中生:班上有个同学总是在课堂上乱发议论,真是个黄公垆。3. 高中生:他在学校的演讲比赛上乱发议论,被老师批评成了一个黄公垆。4. 大学生:他在学生会的会议上不停地挑拨是非,被同学们称为黄公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