畔衅
pàn xìn
  • 拼 音:pàn xìn
  • 注 音:ㄆㄢˋ ㄒㄧㄣ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边界争端。 清 霅中人 《<中西纪事>后序》:“立保护之约,适以开畔衅之阶,抚有用之财,填无厌之壑。”

  • 基本含义
    指在河流、湖泊等水域的两岸引发冲突或争端。
  • 详细解释
    畔衅一词由“畔”和“衅”两个字组成。“畔”指的是河流、湖泊等水域的两岸,“衅”指的是争端、冲突。成语的意思是指在水域两岸引发冲突或争端的情况。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在河流、湖泊等水域的两岸发生的冲突或争端。它可以用来形容两个团体、组织或个人之间的纷争,特别是指那些起因于边界、领土或资源争夺的冲突。
  • 故事起源
    据记载,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故事讲述了齐国太公望在治理国家时,面临了与邻国相邻的军事威胁。太公望决定通过联合邻国,共同抵御外敌。然而,他的儿子管仲却不同意这一做法,认为应该采取攻击邻国的策略。双方的意见分歧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最终导致了两人之间的冲突。这个故事成为了“畔衅”这个成语的起源。
  • 成语结构
    畔衅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 例句
    1. 两个国家的领土争端引发了一场畔衅。2. 这两个组织在资源分配上发生了畔衅。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成语“畔衅”拆分为“畔”和“衅”两个部分进行记忆。同时,可以通过与河流、湖泊等水域相关的场景进行联想,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有关中国古代战争和纷争的历史故事,可以帮助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的两个同学因为玩具发生了畔衅。2. 初中生:在历史课上,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古代战争中的畔衅。3. 高中生:政治课上,老师讲解了国际关系中的畔衅问题。4. 大学生:研究生院里的两个学术团队因为研究方向的冲突发生了畔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