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善惩恶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quàn shàn chéng è ㄑㄨㄢˋ ㄕㄢˋ ㄔㄥˊ ㄜˋ

    劝善惩恶(勸善懲惡) 

    《左传·成公十四年》:“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脩之?”后以“劝善惩恶”指奖勉劝励有善行的人,惩戒有恶行的人。《汉书·张敞传》:“自请治剧郡非赏罚无以劝善惩恶,吏追捕有功效者,愿得壹切比 三辅 尤异。”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凡作传奇者,先要涤去此种肺肠,务存忠厚之心……以之劝善惩恶则可,以之欺善作恶则不可。”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五:“这里虽然充分地包含着劝善惩恶、唤醒民族性的意思,但……它可以说是 中国 无产阶级文艺的鼻祖。”亦作“ 劝善黜恶 ”、“ 劝善戒恶 ”。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三》:“夫附下罔上者死,附上罔下者刑,与闻国政而无益于民者斥,在上位而不进贤者退,此所以劝善黜恶也。” 晋 袁宏 《后汉纪·贾逵传》:“彊干弱枝,劝善戒恶。”

  • 基本含义
    劝告人们行善,惩罚邪恶的行为。
  • 详细解释
    劝善惩恶是一个道德教育的成语,强调了人们应该积极地鼓励善行,同时也要对恶行进行惩罚。这个成语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 使用场景
    劝善惩恶可以用于教育场合,如教育孩子要明辨是非,懂得奖励善行、惩罚恶行。它也可以用于社会舆论的引导,鼓励人们行善,反对邪恶行为。
  • 故事起源
    劝善惩恶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部名著《红楼梦》。故事中,贾母劝告贾宝玉要善待他人,行善积德。而贾宝玉的表妹林黛玉则告诫他不要纵容邪恶的人,应该对他们进行惩罚。这个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社会道德的关注和思考。
  • 成语结构
    劝善惩恶是一个由两个动词和一个名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劝善表示劝告人们行善,惩恶表示惩罚邪恶的行为。
  • 例句
    1. 我们应该劝善惩恶,让社会更加公平正义。2. 作为老师,我们要教育学生懂得劝善惩恶的道理。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劝善惩恶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一边劝告他人行善,一边对邪恶的人进行惩罚,以强调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学习其他与劝善惩恶相关的成语,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以德报怨”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劝善惩恶,不要欺负同学。2. 初中生:我们班上有个同学偷了别人的东西,老师用劝善惩恶的方式教育他。3. 高中生:我们学校举办了一次劝善惩恶的演讲比赛,希望同学们能更好地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