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旌
sī jīng
  • 拼 音:sī jīng
  • 注 音:ㄙㄧ ㄐㄧㄥ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习射时负责举旗以示箭之中否。《文选·张衡<东京赋>》:“张大侯,制五正,设三乏,厞司旌。” 薛综 注:“司旌,谓执旌司射,中当举之。” 张铣 注:“乏,以皮革为之,令人隐於内,举旌以指箭中不、高下。”

  • 基本含义
    指掌管仪仗和旌旗的官员,也用以比喻掌握权柄、管理事务的人。
  • 详细解释
    司旌的字面意思是指掌管仪仗和旌旗的官员,旌指的是旗帜,司指的是掌管。这个成语后来也用来比喻掌握权柄、管理事务的人。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掌管事务,管理权力的人。可以用于形容政府官员、企业领导等。
  • 故事起源
    司旌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在古代,司旌是掌管仪仗和旌旗的官员,负责组织和管理重要场合的仪式和庆典。后来,司旌这个词也被引申为掌握权柄、管理事务的人。
  • 成语结构
    主语+动词+宾语
  • 例句
    1. 他是公司的司旌,负责管理所有的业务。2. 这位总统是国家的司旌,他负责决策和管理国家事务。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司旌”与“掌管仪仗和旌旗的官员”联系起来,以及与“掌握权柄、管理事务的人”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的官制和官职,了解司旌在古代社会的具体职责和地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班级的司旌,她管理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2. 初中生:校长是学校的司旌,他负责管理全校的师生和各项事务。3. 高中生:公司的总经理是司旌,他掌握着公司的决策权和管理权。4. 大学生:政府的部长是司旌,他负责管理该部门的政策制定和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