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郭
kuāng guō
  • 拼 音:kuāng guō
  • 注 音:ㄎㄨㄤ ㄍㄨㄛ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匡廓 ”。轮廓;边廓。《参同契》卷上:“《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郭,运轂正轴。”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自序》:“谨以见闻最真,庶可传信。匡郭已粗备,愈於求诸野。” 明 叶盛 《水东日记·二程遗书》:“ 宋 时所刻书,其匡廓中摺行上下不留黑牌,首则刻工私记本版字数,次书名,次卷第数目,其末则刻工姓名。”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 丹阳 丁皋 ,字 鹤洲 ……撰《传真心领》二卷。分三停五部,先从匡廓画起。以为肖与否,皆繫于是。”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传真心领》:“余观世人画像多从鼻起, 丁氏 则先画匡廓。”

  • 基本含义
    指纠正错误、补足缺陷,使之完善。
  • 详细解释
    匡郭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匡”表示纠正、扶正,而“郭”表示边界、周围。匡郭这个成语的基本意思是纠正错误,补足缺陷,使之完善。它常用来形容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使事物更加完善。
  • 使用场景
    匡郭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场景,特别是在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例如,当你发现一个计划或项目有缺陷或错误时,你可以用匡郭来描述你的行动,即纠正错误并使其更加完善。此外,匡郭也可以用于人际关系中,用来指导我们纠正自己的错误,改正不良习惯,提升自己的品质。
  • 故事起源
    匡郭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有一个宠臣叫郭隗。郭隗有一次奉命去拜访魏国,途中发现魏国的边界有一处破损,于是他主动提出修复边界。魏国的国君对此非常感激,表示愿意与齐国保持友好关系。后来,齐国和魏国确实成为了友好的邻国。这个故事成为了“匡郭”成语的来源。
  • 成语结构
    匡郭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匡”是动词,表示纠正;“郭”是宾语,表示边界、周围。这个成语的结构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
  • 例句
    1. 他在会议上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真是匡郭之才。2. 领导批评了他的工作不细致,他立刻意识到问题所在,主动匡郭。3. 这个团队精神饱满,发现问题后能够及时匡郭,使项目进展顺利。
  • 记忆技巧
    要记忆匡郭这个成语,可以将其与“纠正错误”、“补足缺陷”、“使之完善”等含义联系起来。可以想象自己在工作或学习中发现问题,并主动纠正的场景,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想要进一步学习匡郭这个成语,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古代故事或现代应用场景来加深理解。此外,还可以学习其他与纠正错误、完善事物相关的成语,如“补缺救弊”、“拨乱反正”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发现我的作业有错误,她帮助我匡郭,使我能够更好地学习。2. 初中生:我在写作文时发现了一处表达不准确的地方,我立刻匡郭,使文章更加完美。3. 高中生:在团队项目中,我发现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我积极匡郭,使项目能够顺利进行。4. 大学生:在实习中,我发现了公司某个流程存在缺陷,我提出改进方案,帮助公司匡郭,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