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台
tóng què tái
  • 拼 音:tóng què tái
  • 注 音:ㄊㄨㄙˊ ㄑㄩㄝˋ ㄊㄞ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亦作“ 铜爵臺 ”。 汉 末 建安 十五年冬 曹操 所建。周围殿屋一百二十间,连接榱栋,侵彻云汉。铸大孔雀置于楼顶,舒翼奋尾,势若飞动,故名 铜雀台 。故址在今 河北省 临漳县 西南古 邺城 的西北隅,与 金虎 、 冰井 合称三台。《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建安 十五年﹞冬,作 铜雀臺 。” 晋 陆翙 《邺中记》:“ 铜爵臺 高一十丈,有屋一百二十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 鄴西 三臺……中曰 铜雀臺 ,高十丈,有屋百一间。” 清 赵翼 《邺城怀古》诗:“霸图开国古 漳 滨, 铜雀臺 高逈入云。” 吕志伊 《读史感赋》:“而今立马西陵望, 铜雀臺 荒繐帐空。”
    (2).乐府平调曲名。又名“铜雀妓”。 宋 郭茂倩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六·铜雀台》题解:“一曰《铜雀妓》。《鄴都故事》曰:‘ 魏武帝 遗命诸子曰:“吾死之后,葬於 鄴 之西岗上,与 西门豹祠 相近,无藏金玉珠寳。餘香可分诸夫人,不命祭吾。妾与伎人,皆著铜雀臺,臺上施六尺牀,下繐帐,朝晡上酒脯粻糒之属。每月朝十五,輒向帐前作伎,汝等时登臺,望吾西陵墓田。”’……后人悲其意,而为之咏也。”

  • 基本含义
    指古代宫殿中供奉神灵的地方,也用来比喻官场中的权力核心。
  • 详细解释
    铜雀台是古代宫殿中供奉神灵的地方,常常用来祈求神灵保佑皇室的安康和国家的繁荣。这个成语在现代常用来比喻官场中的权力核心,表示拥有权力和决策权的地方。
  • 使用场景
    铜雀台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描述政治或官场中的权力中心,可以用来形容某个组织、团体或个人在某个领域中的权威地位。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或一个政府部门的领导人。
  • 故事起源
    铜雀台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宫廷文化。古代的皇帝常常在宫殿中建造铜雀台,认为这样可以祈求神灵的保佑和国家的繁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引申为比喻权力核心的地方。
  • 成语结构
    成语“铜雀台”由两个词组成,分别是“铜雀”和“台”。
  • 例句
    1. 这个公司的总经理就像是铜雀台上的主宰,决定着公司的发展方向。2. 在这个政府部门中,局长是铜雀台上的权威人物。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个高大的台子上,台子上有许多铜制的小鸟,这些小鸟代表着权力和权威。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和形象。
  • 延伸学习
    如果对于中国古代的宫廷文化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关于古代宫廷建筑和宫廷文化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是我们家的铜雀台,她决定我们家的大事。2. 初中生:学校的校长就像是铜雀台上的主宰,他决定学校的发展方向。3. 高中生:在这个学科竞赛中,老师是铜雀台上的权威人物,他的决策影响着我们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