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笥
wěi sì
  • 拼 音:wěi sì
  • 注 音:ㄨㄟˇ ㄙ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用苇草编制的方形盛器,古代常用来盛衣服或食品。亦用以存放狱案材料。《仪礼·士丧礼》“櫛於簞” 汉 郑玄 注:“簞,苇笥。”《后汉书·五行志一》:“ 灵帝 建寧 中,京都长者皆以苇方笥为糚具,下士尽然。时有识者窃言:苇方笥,郡国讞篋也;今珍用之,此天下人皆当有罪讞於理官也。” 清 钱谦益 《二髯篇》:“身縻若卢狱,祸蔓苇笥籍。”

  • 基本含义
    指用苇子编成的箱子,比喻虚有其表、不结实的东西。
  • 详细解释
    苇笥是一种用苇子编制而成的箱子,由于苇子本身的柔软和易碎性,所以苇笥结构并不坚固。因此,成语“苇笥”常用来形容表面上看起来很结实,但实际上却不牢固、不可靠的事物或人。
  • 使用场景
    苇笥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外表看起来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脆弱的事物或人。比如,可以用来形容虚有其表的权势、虚伪的友情、表面功夫不实的技能等等。
  • 故事起源
    苇笥这个成语的起源可追溯到《史记·平津侯列传》中的一个故事。故事中,一个人用苇子编制了一个苇笥,表面上看起来很结实,但实际上很脆弱。后来,这个苇笥被放在水里,结果很快就沉到了水底。这个故事成为了比喻虚有其表的事物的来源,形成了“苇笥”这个成语。
  • 成语结构
    主语+苇笥
  • 例句
    1. 他的权势如同苇笥,一经风吹草动就会垮掉。2. 这个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厉害,但实际上是个苇笥,一点风浪就会被吹倒。
  • 记忆技巧
    可以将苇笥想象成一个脆弱的箱子,用来装一些看起来很结实,但实际上很容易破裂的东西。可以通过形象化的记忆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苇笥相关的成语,比如“苇房”、“苇席”等。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与虚有其表相关的成语,比如“纸醉金迷”、“花枝招展”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承诺就像是苇笥一样,一点风吹草动就会被打破。2. 初中生:这个公司的财务状况就像是苇笥,看起来很健康,但实际上很脆弱。3. 高中生:这个政府的政策就像是苇笥一样,表面上看起来很有力,但实际上很容易被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