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政策
tuó niǎo zhèng cè
  • 拼 音:tuó niǎo zhèng cè
  • 注 音:ㄊㄨㄛˊ ㄋㄧㄠˇ ㄓㄥˋ ㄘㄜ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指不敢正视现实的政策。据说鸵鸟被追急时,就把头钻进沙里,自以为平安无事。 秦牧 《长街灯语·1979年的晨钟》:“只有正视疾病才能医治疾病,只有承认痈疽才能割除痈疽。用纸来包火,或者采取鸵鸟政策是没有好处的。”

  • 基本含义
    指对问题或危险采取回避、逃避的态度和做法。
  • 详细解释
    鸵鸟政策源于鸵鸟的习性,鸵鸟在面对危险时往往选择将头埋在沙子里,以为自己就能躲过危险。因此,鸵鸟政策形容人们对问题或危险采取回避、逃避的态度和做法。
  • 使用场景
    鸵鸟政策常用于批评那些不敢面对问题、逃避责任的人或组织。它可以用来形容政府对于重大问题的漠视和不作为,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在面对困难时不敢正视问题或采取行动的态度。
  • 故事起源
    鸵鸟政策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传说。相传,鸵鸟在面对危险时会将头埋在沙子里,以为自己就能躲过危险。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自己更加容易受到攻击。因此,鸵鸟政策成为了一个贬义词,用来形容那些回避问题、逃避责任的人或组织。
  • 成语结构
    鸵鸟政策由“鸵鸟”和“政策”两个词组成,其中“鸵鸟”是形容词,用来形容人们的回避、逃避行为;“政策”是名词,表示一种对待问题的态度和做法。
  • 例句
    1. 这个政府只会采取鸵鸟政策,从来不敢正视问题。2. 公司高层对于质量问题一直采取鸵鸟政策,这样下去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鸵鸟埋头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同时可以想象一个人将头埋在沙子里,以为自己就能逃避问题,但实际上问题并没有消失。
  • 延伸学习
    除了鸵鸟政策,还有一些类似的成语,如“掩耳盗铃”、“视而不见”等,它们都形容人们对问题或危险采取回避、逃避的态度和做法。学习这些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为和态度。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想面对数学考试的难题,所以我采取了鸵鸟政策,希望问题会自己解决。2. 初中生:老师提醒我们要注意交通安全,但有些同学却采取了鸵鸟政策,认为自己不会出事故。3. 高中生:政府对于环境污染问题一直采取鸵鸟政策,导致环境越来越糟糕,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4. 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有些同学选择了鸵鸟政策,不敢正视问题,这样只会让自己更加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