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不愤
qì bù fèn
  • 拼 音:qì bù fèn
  • 注 音:ㄑㄧˋ ㄅㄨˋ ㄈㄣ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气不忿 ”。不服气。《金瓶梅词话》第十一回:“论起 春梅 又不是你房里丫头,你气不愤还教他伏侍大娘就是了。”《红楼梦》第六一回:“没的 赵姨奶奶 听了,又气不忿,反説太便宜了我。” 邓友梅 《话说陶然亭》:“﹝ 老管 ﹞想到自己是被人硬逼着走到这坟墓里来的,既气不忿,又委曲,可又想不出离开这一伙他该往哪里去。”

  • 基本含义
    指非常愤怒或生气,无法平息。
  • 详细解释
    气不愤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气”、“不”、“愤”三个字组成。其中,“气”表示愤怒、生气的情绪,“不”表示程度深、无法平息,“愤”表示愤怒、愤慨。整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愤怒到极点、无法平息的状态。
  • 使用场景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某种事情而非常生气,情绪激动,无法平静下来。常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表达强烈的愤怒情绪。
  • 故事起源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一个与成语“气不愤”相关的故事。当时,项羽是楚汉战争时期的著名将领,他在攻打秦朝的过程中,遭到了刘邦的背叛。在最后一次会面中,项羽愤怒地说出了“天下何人不识君!”的话,表达了他对刘邦的愤慨和失望之情。这个故事中的“愤怒”和“无法平息”的情绪,后来演变成了成语“气不愤”。
  • 成语结构
    Subject + 气不愤
  • 例句
    1. 他听到那个消息后,气不愤地砸了电话。2. 姐姐被弟弟的调皮捉弄得气不愤,差点要生气了。
  •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成“气”和“愤”两个字,表示愤怒的情绪,同时加上“不”表示程度深、无法平息。可以想象一个人被气得发疯,愤怒到极点,无法平静下来的形象。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情绪相关的成语,如“怒气冲冲”、“怒发冲冠”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朋友把我的玩具弄坏了,我气不愤地大哭了起来。2. 初中生:老师给了我一次机会,但我还是没有完成作业,他看到后气不愤地瞪了我一眼。3. 高中生:考试时,我发现题目都是之前没学过的知识,我气不愤地想把试卷撕掉。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