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藏
jiǔ cáng
  • 拼 音:jiǔ cáng
  • 注 音:ㄐㄧㄨˇ ㄘㄤ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人体中的九种内脏。《周礼·天官·疾医》:“参之以九藏之动。” 贾公彦 疏:“正藏五者,谓五藏。肺、心、肝、脾、肾,并气之所藏,故得正藏之称。又有胃、旁胱、大肠、小肠者,此乃六府中取此四者,以益五藏为九藏也。”
    (2).泛指内脏。 唐 独孤及 《为吏部李侍郎祭李中丞文》:“岂五药乖养,九藏失节,以及此乎?” 宋 司马光 《旬虑十七韵呈同舍》:“神明还九藏,清气袭百脉。”
    (3).形脏和神脏的合称。《素问·六节藏象论》:“故形藏四,神藏五,合为九藏以应之也。” 王冰 注:“形藏四者:一头角,二耳目,三口齿,四胸中也。形分为藏,故以名焉。神藏五者:一肝,二心,三脾,四肺,五肾也。神藏於内,故以名焉。”

  • 基本含义
    指九个藏经阁,比喻丰富的知识积累或广博的学问。
  • 详细解释
    九藏源自佛教,是指藏经阁的数量。藏经阁是用来存放佛经的地方,佛教经典非常庞大,因此需要多个藏经阁来储存。九藏意味着丰富的知识积累或广博的学问。
  • 使用场景
    九藏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学识广博、知识渊博,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机构或组织的丰富资源和深厚底蕴。
  • 故事起源
    九藏的故事起源于佛教传说中的印度。据说,佛陀传教时,佛经非常庞大,无法一次性全部传授给弟子们。为了保存和传承佛教经典,佛教寺庙建造了九个藏经阁,用来储存佛经。九藏的概念因此被引申为广博的学问和丰富的知识积累。
  • 成语结构
    九藏是一个名词短语,由“九”和“藏”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他读书多年,学识渊博,真可谓是一位九藏之士。2. 这家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的书籍和资料,真是一座九藏之地。
  • 记忆技巧
    可以将九藏的“九”字与九个藏经阁的数量联系起来,帮助记忆其含义。同时,可以将“藏”字与储存知识的概念联系起来,帮助记忆九藏的意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佛教经典的内容,了解藏经阁的建造和佛教的传承方式。此外,也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将来成为一位九藏之士,拥有丰富的知识。2. 初中生:这位老师的学识渊博,真是一位九藏之士。3. 高中生:这本书收录了大量的知识,真是一座九藏之地。4. 大学生:我希望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成为一位九藏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