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烈
piě liè
  • 拼 音:piě liè
  • 注 音:ㄆㄧㄝ ˇ ㄌㄧㄝ 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撇捩 ”。亦作“ 撇挒 ”。迅疾貌。 唐 杜甫 《留花门》诗:“渡河不用船,千骑常撇烈。” 唐 杜甫 《荆南赵公大食刀歌》:“鬼物撇捩辞坑壕, 苍水 使者捫赤絛。” 明 刘基 《钧天乐》诗:“飊轮撇捩三岛过,海水尽是青玻璃。” 明 吴昜 《定襄侯郭忠武公登》诗:“撇烈天网翻,槎枒地龙绕。” 清 黄鷟来 《题毛闇斋采芝图》诗:“撇挒若秋鹰,清风渺难攀。”

  • 基本含义
    指人的性格刚烈,情感豪放,行事果断,不拘小节。
  • 详细解释
    撇烈形容人的性格强烈而豪放,不拘小节,表现出果断、坚定的行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个性特点,表示其不屈服于困难和逆境,积极向前。
  • 使用场景
    撇烈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可以用来赞美有勇气、有魄力、有决断力的人。例如,在领导力培训中,可以用撇烈来形容一个果断而坚定的领导者;在描述某个人的个性时,可以说他是一个撇烈的人。
  • 故事起源
    撇烈一词最早出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为楚国大夫,他的政治主张在当时并不被接受,最终被贵族排挤,被迫离开楚国。屈原的坚持和果断行动被称为撇烈。
  • 成语结构
    撇烈是由“撇”和“烈”两个字组成的。其中,“撇”表示抛弃、离开的意思;“烈”表示强烈、激烈的意思。
  • 例句
    1. 他是一个撇烈的领导者,总是能够果断地做出正确的决策。2. 她的个性撇烈,不拘小节,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撇烈与坚定果断的形象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高山峭壁上,豪情万丈地抛弃了其他的选择,只为追求自己的目标,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住撇烈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如“刚烈”、“豪放”,以及与撇烈相反的成语,如“优柔寡断”、“犹豫不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撇烈的英雄,勇敢地保护了大家。2. 初中生:她的性格撇烈,总是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3. 高中生:他是一个撇烈的艺术家,勇敢地创作出独特的作品。4. 大学生:他的行为撇烈,不拘小节,一直追求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