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忌
yáng gōng jì
  • 拼 音:yáng gōng jì
  • 注 音:ㄧㄤˊ ㄍㄨㄙ ㄐ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旧俗迷信以农历正月十三日始,以后每月提前两天为百事禁忌日。相传其说始于 宋 堪舆术士 杨救贫 ,因称该日为 杨公忌 。《协记辨方书·辨讹》:“世俗多畏 杨公 忌,通书亦多载之,谓其日不宜出行举事,犯之不利,皆因未悉其原委,故为所惑耳。今按,其説乃是室火猪日。其术元旦起角宿,依二十八宿次序顺数,值室宿之日,即为 杨公 忌。” 清 梁章鉅 《浪迹续谈·杨公忌》:“《轨论》云:‘ 宋 术士 杨救贫 ,习堪舆术,为时俗所推,其説一年有十三日,百事禁忌,名曰 杨公 忌’……今人所传 杨公 忌,以正月十三日为始,餘每月皆隔前一日,惟七月有两日,一为初一日,一为二十九日,亦隔前一日也,故合为十三日。”亦省称“ 杨忌 ”。 清 翟灏 《通俗编·艺术》:“《轨论》: 宋 术士 杨救贫 习堪舆术,为时俗所推,其肤制一年有十五日,百事禁忌,名曰 杨 忌。”

  • 基本含义
    指对某人或某事过于忌讳,过分小心谨慎,甚至到了过分拘束的地步。
  • 详细解释
    杨公忌是一个典故,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据说,古时候有一个叫杨宪的人,他非常忌讳别人触碰他的头发,因为他认为头发是身体的灵魂所在,所以要保持头发的完美。他经常在出门前花费很多时间整理头发,以保持完美的形象。后来,人们就用“杨公忌”来形容对某人或某事过于忌讳,过分小心谨慎的行为。
  • 使用场景
    杨公忌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某事非常在意,过分拘束的行为。例如,当一个人对别人的言行举止过于挑剔,小题大做时,可以说他是杨公忌。
  • 故事起源
    杨公忌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中国。虽然没有确切的时间和地点,但这个典故被广泛流传,并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
  • 成语结构
    杨公忌是由“杨公”和“忌”两个词组成的。其中,“杨公”是指古代的一个人名,而“忌”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忌讳。
  • 例句
    1. 他对别人的工作要求非常严格,简直是杨公忌。2. 她对自己的外表非常在意,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打扮,真是杨公忌。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非常在意自己的头发,每天都花很多时间整理,就像杨公一样。这样可以帮助记住“杨公忌”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成语的故事和用法可以帮助扩大词汇量和理解中国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对别人的作业要求太高了,简直是杨公忌。2. 初中生:他对自己的外表非常在意,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打扮,像杨公一样的杨公忌。3. 高中生:老师对我们的考试要求非常严格,简直是杨公忌。4. 大学生:他对自己的研究项目要求非常高,每一个细节都要精益求精,像杨公一样的杨公忌。